底部版权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7,  sxhtdh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100353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太原

底部二维码

                

 

 

 

 

 

 

 

底部联系

电话
4000357118

传 真
0357-6658081

邮 箱
dhsbgs@163.com

地 址
山西省洪洞县古槐北路公园街002号

老家文化

石(shí)姓

分类:
姓氏介绍
来源:
2018/04/24 15:46
【摘要】
系承康叔,始祖为石石昔。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六十三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石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石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潜夫论》。〔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①源自姬姓。据《春秋公子谱》、

系承康叔,始祖为石石昔。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六十三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石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石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潜夫论》。

〔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①源自姬姓。据《春秋公子谱》、《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春秋时,周武王姬发之弟康叔的六世孙卫靖伯有个孙子叫公孙石昔,字石,又称石石昔,为卫国贤臣。卫庄公死后,其太子完立,是为卫桓公。第二年,卫庄公庶子其弟州吁骄奢,被桓公撤掉大将军之职,出奔国外。十几年后州吁领着党徒潜回卫国刺死桓公,自立为君。石石昔的儿子厚也参与此事,被封为大夫。这时石石昔已告老还乡,州吁一上台,对外用兵,卫国上下人都反对,州吁没有办法,为了寻求卫人的支持,他便派厚去向石石昔求教。石石昔假意让州吁和厚去向陈侯求情,暗中却派人给陈侯去信,让其将州吁和厚除掉,以正其法。所以,州吁和厚到陈国后,立即被抓了起来。“九月,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石石昔使其宰孺羊肩,莅杀石厚于陈。”然后,迎立桓公之弟公子晋为国君,就是卫宣公。石石昔大义灭亲,迎立卫宣公有功,其孙骀仲以其名字中的石字为姓。是为河南石姓,史称石姓正宗。②源自姬姓、子姓。据《春秋公子谱》、《万姓统谱》记载,春秋时期晋国有杨石我,字伯石本姬姓;郑国有公孙段,字子石本子姓。他们的后人中有以先人名字中的石字作为姓的。③源自他族改姓。隋唐时西域石国有人迁入中原,乃以石为姓。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后魏鲜卑族代北三字姓乌石兰氏,迁洛阳后改为汉姓单姓石。

〔郡望〕石姓的郡望主要有武威郡、渤海郡、平原郡、上党郡、河南郡等。武威郡: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原匈奴休屠王的领地,置武威郡,相当于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地区。治所武威,在今甘肃省民勤县东北。

〔堂号〕石氏又以平原、徂徕等为其堂号。徂徕堂:宋朝石王介,徂徕人,官国子直讲(国子监的教授),他写文章批评时政,毫无顾忌,升太子中允,作《庆历圣德诗》,人称“徂徕先生”。

〔堂联〕石姓的堂联有:传载纯臣(石石昔);诗歌圣德(石介)。蓉城仙主(石延年);梓泽名园(石崇)。风为世表(石富);道重人师(石介)。万石名门,美人鼓瑟(石奋);二郡钦赐,阖室受旌(石景略)。万古风流传阀阅;一时文藻满江关(孙寄龛赠石子韩联)。芙蓉仙主耽诗酒;金谷家声迈等伦(赠石姓名人联)。能视益州同骨肉;独知刘季是英雄(石达开)。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明(石延年自题联)。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石韫玉自题联)。雪里松芝夺凡艳;秋影楼台悟化机(石韫玉撰书联)。饶雄辩以折衷,堪承使命(石昌言);谏义方而善教,足为典型(石石昔)。洗厕衣,孝从天性(石建);作锦账,富赛王侯(石崇)。

〔名人〕九九版《辞海》收录石氏26例,《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石氏165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241例。石姓的历史名人战国时魏国有天文学家石申;楚国有石奢,西晋贵族石崇,东晋时石勤在北方建立后赵国,是十六国之一;五代时石敬塘建立后晋,石氏称帝十一年;宋有名将石守信,经学家石介,词人石延年;元代有戏剧家石君实,又有石明三,余姚人;清代有农民起义领袖石达开,又有石廷柱为镇海将军。

〔人口〕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石姓129643人,临汾市16141人,洪洞县4743人。

〔供橱〕石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三号供橱。〔家谱〕石姓的家谱有:《河北泺南石氏家谱二卷》(河北泺南县徐庄乡石庄村);《江苏江阴石氏宗谱二十二卷》(上海图书馆);《浙江鄞县鄞塘石氏家乘五卷首一卷》(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浙江绍兴会稽石氏宗谱不分卷》(北京图书馆);《浙江诸暨暨阳石氏志十公房谱》(吉林大学);《浙江新昌南明石氏宗谱十四卷》(北京图书馆);《浙江新昌南明石氏宗谱二十八卷》(浙江奉华县文管会(存卷3—5、10、21));《浙江常山武威石氏宗谱五卷首一卷》(浙江常山县新昌乡下徐村);

〔字辈〕1924年石炳贤纂《石氏家谱》,河北乐亭石姓一支字辈谱为:“宣慈庆德,书品忠正,敦贻万惠。”

〔迁徙〕石姓最早发祥于当时的卫国之地,即今天的河南北部一带。以后便主要繁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再后向更大的范围蕃衍。魏晋南北朝,在北方形成了五大聚居地。其中,向西经陕西到甘肃省境的石氏,在今天的甘肃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一带成为当地一大望族;向东或向北在今天的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又形成了四大望族。故历史上石姓有望出“武威、渤海、平原、上党、河南”之称。据有关资料记载,其中,渤海、平原两郡石氏,均为汉人石奋的后裔。平原石氏于唐元和年间以前已徙居广陵;上党石氏,是十六国时后赵石勒的后裔;河南石氏是鲜卑乌石兰氏的后裔。唐时石姓已遍及北方广大地区。这里有必要提到的是,在唐、五代之际,石姓在北方的大举繁衍与当时的社会动乱和后赵、后晋的建立是分不开的。石姓的大举南迁也正始于此时。其中唐初有石氏族人自河南固始随陈元光,入闽开辟漳州,五代之时,便已成为闽南地区的望族。又据《石氏族谱》记载,五代后唐天成四年,有石琚由安徽寿县徙居福建同安县,后裔散处闽、粤各地,是为入闽始祖。另载,明洪武年间,有石玉全开基福建南靖永丰里,其后子孙多迁居今台湾省。总之,宋、元以后,石姓便遍及江南大部分地区。明清时,遍及全国各地,其中以北方分布最为集中、广泛。历史上,石姓也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洪洞大槐树移民滕县石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滕县陶管镇石庙村;新河石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新河县足家寨村;新河石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新河县牙家寨;修武石氏一支始祖讳敏,于明初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修武县常桥村,迄今已传14世,20余户,296余口人;枣庄石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枣庄县石庙村;新乐石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居新乐县石家庄村;静海石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大槐树老鹳窝迁居天津市静海县梁头村;延庆石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三十年自山西洪洞迁居北京市延庆县红旗甸村;商都石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居商都县三南井村;濮阳石氏一支始祖兄弟三人,于明万历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山东,又从山东迁居濮阳县白土罡乡庞寨村;濮阳石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白土罡乡石寨、石楼村;濮阳石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胡状乡石槽村;濮阳石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河南濮阳市胡村乡石家庄;正定石氏一支始祖于明万历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正定县邰同村;阳谷石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阳谷镇石楼村;阳谷石氏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定水镇石海村;阳谷石氏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闫楼镇石堂村;阳谷石氏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翟庄乡后郭石村;阳谷石氏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翟庄乡陈石村;阳谷石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十五里园镇石庄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