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版权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7,  sxhtdh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100353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太原

底部二维码

                

 

 

 

 

 

 

 

底部联系

电话
4000357118

传 真
0357-6658081

邮 箱
dhsbgs@163.com

地 址
山西省洪洞县古槐北路公园街002号

老家文化

戴(dài)姓

分类:
姓氏介绍
来源:
2018/07/18 16:22
【摘要】
系承子氏,始祖为戴公。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五十四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戴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戴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风俗通·姓氏篇》。〔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①源自姬姓。据《左传》、

系承子氏,始祖为戴公。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五十四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戴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戴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风俗通·姓氏篇》。

〔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①源自姬姓。据《左传》、《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有戴国,为姬姓诸候国,戴国故地在今河南省民权县境,一说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境。隐公三年即公元前713年,戴国被宋国所灭,一说亡于郑国。戴国国君的后裔就以国名戴作为姓。是为河南戴姓。②源自子姓。据《古今姓氏书辨证》、《元和姓纂》记载,西周初年,周公旦平定三监之乱后,封子姓商纣庶兄微子启于商之旧都,建立宋国,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799年至前766年在位,史佚其名。死后谥为戴公,戴公传子宋武公司空,司空于公元前765年至前748年在位,宋戴公的孙子以祖父谥号中的戴字作为姓,春秋时宋大夫戴恶即是。宋国于前286年被齐国所灭。是为河南戴姓。③源自殷姓所改。据《鼠璞》记载,武王克纣后,有不少殷商贵族以国为氏称殷姓。其后裔有改姓戴者,也为河南戴姓。

〔郡望〕戴姓的郡望主要有谯郡、广陵郡、清河郡等。谯郡:东汉建安年间(公元三世纪初)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省亳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二省之间地区。

〔堂号〕戴氏以谯国、广陵、清河、独步等为其堂号。“独步堂”,或曰“避贵堂”:都是根据后汉戴良其人说的。戴良有高才,议论与一般不同。他曾经说:“我独步天下,谁能与我比?”举他为孝廉,他拒不接受。再请他做司空,他仍然不干,州官郡官强迫他干,他便跑到山里躲起来。

〔堂联〕戴姓的堂联有:九灵隐士(戴良);五女练裳(戴良)。破琴示节(戴逵);学礼删文(戴德、戴圣)。业擅礼经(戴德、戴圣);席传易学(戴圭)。峻节山高(戴逵);逸情霞举(戴禺页)。一经传旧德(戴凭);五世振儒风(戴元益)。过石奇不尽;出林香更浮(戴公怀诗中联句)。碧水千塍共;青山一道斜(戴表元诗中联句)。帘外微风斜燕影;水边疏竹近人家(戴熙自题联)。经传大小戴;名与斗山齐(戴至德)。解经不穷,荣向金门累市(戴凭);过目成诵,欢从玉殿传胪(戴大宾)。

〔名人〕九九版《辞海》收录戴氏34例,《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戴氏164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197例。戴姓的历史名人西汉有经学家戴德、戴圣;东晋有画家戴逵;唐代功臣父子、相继为相的戴胄、戴至德、检校右仆射、封咸宁郡王戴休颜,诗人戴叔伦,南唐上柱国戴安;明代有画家戴进;清代有著名画家戴永槐,史学家戴名世,哲学家戴震。

〔人口〕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戴姓23057人,临汾市2963人,洪洞县88人。

〔供橱〕戴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四号供橱。

〔家谱〕戴姓的家谱有:《江苏泰兴戴氏旧志四卷》(江苏泰兴县焦荡乡陆元村);《江苏镇江润州黄甸戴氏支谱不分卷》;(浙江省图书馆);《浙江鄞县四明桃源派戴氏家乘十二卷首一卷》(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安徽休宁隆阜戴氏荆墩家谱不分卷》(浙江省图书馆);《福建宁化戴氏杏公支系族谱》(台湾);《江西萍乡戴氏族谱八卷首一卷》(江西省图书馆);《山东昌邑戴氏家乘一卷》(山东昌邑县右埠镇戴家薛庄);《湖北崇阳戴氏宗谱》(湖北崇阳县落鸡乡西庄畈);《广东蕉岭戴氏族谱》(台湾);《四川蒲江戴氏谯海谱不分卷》(四川蒲江县天华乡九莲村);《戴氏五祠合谱六卷》(北京图书馆)。

〔字辈〕1915年戴宜庚等修《戴氏族谱》,江苏如皋戴姓一支字辈谱为:“自寿伯序,伍诒振春,世修克昌,书瑞梓祥。”

〔迁徙〕戴氏的发祥地在今河南省境的商丘及民权县一带。经过春秋、战国、秦、汉之际的不断繁衍迁徙,大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以安徽省的北部、江苏长江以北及河北、山东交界等三处的戴氏繁衍中心。此时,戴姓已遍及北方广大地区。戴姓南迁比一般姓氏早得多,始于西汉时期,迁入浙江、江苏等地。魏晋之际,中原连年战乱,戴姓随之大举南迁。其族人多迁入会稽、广陵郡所辖之地。唐代,戴姓于江南各地的基础更趋稳固,已有戴姓迁入福建。据《漳州府志》记载:唐初有陈元光将佐戴胄父子,随之入闽开基漳州,是为戴氏入闽始祖。宋代,又从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再度发展至更南的福建、广东等地。元明以后,已广布南方各地。洪洞大槐树移民郓县戴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郓县随官屯乡戴垓村;郓县戴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郓县丁里长乡戴庄村;郓县戴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郓县程屯镇戴庄村;丰县戴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丰县金乡;滑县戴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滑县四间房村;宁阳戴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宁阳县大伯集,迄今已五百余年;黄骅戴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黄骅市羊二庄镇戴庄子村;宝坻戴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三年自山西洪洞广济寺迁居宝坻县新安镇;丰县戴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山东丰县金乡城东高河店,后又迁到丰县;武功戴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武功县杨棱乡寨东村;武城戴氏一支始祖兄弟三人,于明初自山西翼城经洪洞迁居武城县;青城戴氏一支始祖于兄弟五人,讳诚、讠志、谂、谐、信,回族,明建文时自山西洪洞石门寨母子村迁居青城县狐狸墓村、戴庄子村;大城戴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大城县平舒镇戴裴庄村;安阳戴氏一支始祖于明朝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居安阳县城西大伯集村;滑北戴氏一支始祖讳子成,马氏始祖讳子才为同胞二公,为图手足团聚,一公易姓,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同迁滑北七十里小槐林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