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版权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7,  sxhtdh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100353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太原

底部二维码

                

 

 

 

 

 

 

 

底部联系

电话
4000357118

传 真
0357-6658081

邮 箱
dhsbgs@163.com

地 址
山西省洪洞县古槐北路公园街002号

老家文化

傅(fù)姓

分类:
姓氏介绍
来源:
2018/07/18 16:43
【摘要】
系承傅说,始祖为大由、傅说。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三十六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傅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傅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潜夫论》。〔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①源自姬姓。据《新唐书·宰

系承傅说,始祖为大由、傅说。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三十六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傅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傅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潜夫论》。

〔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①源自姬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黄帝的后裔唐侯丹朱之子大由的封地在傅邑,其子孙就以封地名称傅作为姓。②源自殷商名相傅说之后。据《史记·殷本纪》、《通志·氏族略》记载,相传盘庚将商都迁至殷墟后,商朝只兴盛了很短的时期,商高宗武丁即位后,国势已弱,武丁决心振兴朝纲,可朝中没有一个能协助他改革国政的大臣,为此他十分忧虑。一天晚上,武丁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叫说的人状如囚徒模样,神人指点说:“这就是你要找的圣人”。武丁醒后,命群臣到处寻访,结果在一个叫傅岩的地方找到一个叫说的奴隶,武丁将他带到朝中。他向武丁提了不少的好建议,武丁便任命他为宰相,傅说执政后,使商朝达到了后期的极盛时期,武丁也成了中兴明主,说因居于傅岩,他的后代遂以地为姓,称傅姓。此支傅氏为河南傅姓,史称傅姓正宗。③源自他族、他姓所改。据《赖氏族谱》记载,战国时,赖氏族人因被楚灵王所害,有改为罗、傅二姓者;另清代有部分满州贵族改为傅姓。〔郡望〕傅姓郡望主要有北地郡、清河郡等。清河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初置。相当于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地区。

〔堂号〕傅氏主要以清河、兴商为其堂号。兴商堂:商武丁时刻想振兴自己的国家,但缺乏贤人帮助。一天夜里,他梦到圣人来到他面前。这位圣人名说,治国的本领很大。于是武丁就画了那圣人的像,命许多人去找,结果在傅岩找到一位泥水匠人,正在那里筑墙,他很像武丁梦中见到的人的模样。他就是傅说。请到朝廷,他果然帮助武丁振兴了商朝。是历史上的名宰相。〔堂联〕傅姓的堂联有:二邑称圣(傅琰);三德兼优(傅尧俞)。兰台名宰(傅毅);版筑肖形(傅说)。紫光绘像(傅恒);玉尺谐姻(傅自得)。尊儒尚学(傅玄);崇俭抑奢(傅咸)。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傅山自题联)。宋代博士(傅霖);殷商圣人(傅说)。学士科举列榜首(傅以渐);巾t鼎甲第一名(傅善祥)。左江右湖兼领庐阜;荻花枫叶且官浔阳(康有为赠傅道尹联)。读说命数篇,作楫调羹形适肖;缅官声三德,品金题玉泽悠长(傅氏祠联)。积累溯前徽,博学能文,早树兰台品望;绳承期后裔,敦诗说礼,无惭玉尺风流(傅氏祠联)。

〔名人〕九九版《辞海》收录傅氏28例;臧励龠禾、方毅《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傅氏170例。傅姓的历史名人西汉有阳陵侯傅宽,义阳侯傅介子;唐代有节度使神箭傅良弼,翰林学士尚书右丞傅师,又有傅奕,武德年间,为太史令;明代有颖围公傅有德;清代有画家、医学家傅山,阳曲人。

〔人口〕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傅姓71055人,临汾市8408人,洪洞县1024人。

〔供橱〕傅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四号供橱。

〔家谱〕傅姓的家谱有:《全国傅氏三修宗谱八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全国沔阳傅氏源流世系汇集甲集不分卷》(武汉图书馆);《全国傅氏家乘世系表不分卷》(中央民族大学);《山西阳曲傅氏家谱一卷》(山西大学);《辽宁本溪傅氏谱册一卷》(辽宁本溪市清河城乡双岭村);《上海川沙六灶傅氏家谱》(上海奉贤县档案馆);《浙江绍兴山阴荷湖傅氏宗谱》(北京图书馆);《山东高密傅氏族谱不分卷》(北京图书馆);《湖北石首东山傅氏族谱□□卷》(湖北石首县档案馆(存卷28—30));《四川简阳简州傅氏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南开大学(缺卷6上));《甘肃宁县傅氏家谱(老头分子)一卷》(甘肃宁县良平乡傅家村);《甘肃宁县傅氏家谱(小头分子)一卷》(甘肃宁县良平乡傅家村);《傅氏族谱》(北京图书馆);《东郡傅氏族谱三卷》(北京图书馆)。

〔字辈〕清光绪四年傅殿土修《傅氏族谱》,山东高密傅姓一支字辈谱为:“日叙丙余,希深联贻,馨名因溥,垂法迪之。”又1930年傅秉哲修《傅氏家谱》,河北濮县傅氏字辈谱为:“居心为贞,敦本自宏,崇德守义,传世永年。”又1918年傅荣堂总纂《傅氏宗谱》,浙江绍兴丁巷傅氏字辈谱为;“宏观大启,垂裕后昆,渊源继述,孝友传家,允能缵绪,恪循谦恭,廉让攸赖,闻望远播,肇基敦厚,世泽绵长。”又新续傅氏派语字辈谱:“仁义礼智,文行信嘉,猷懋美厥,德益勋彰,永绍箕裘,俾尔炽昌。”

〔迁徙〕傅说作奴隶的地方是在今山西省的平陆县境,但是其得姓则在殷商的都城———殷,故我国傅姓最早的发源地应当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是属于源自河南的姓氏。傅姓的具体播迁情形,大致于汉晋之际,最先称盛于北方。最早繁衍地是以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东部、宁夏等省为主。尔后便东迁移居河北、山东,并成为当地一大望族。北地,主要是指今甘肃、宁夏、陕西等部分地区,始于西汉中叶的傅介子,为傅姓家族始盛,故傅姓家族首先以“北地”为郡望。据《中国名人大辞典》记载:“汉晋之世,北地灵州,傅姓最盛。”这一支傅姓后成为我国历史上傅姓家族的第一个繁衍基地。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有关资料记载:裔孙汉义阳侯介子,始居北地,曾孙长,复封义阳侯。长生章,章生睿,睿生后汉弘农太守允,字固,二子:嘏、松。嘏字兰石,魏尚书仆射、阳都元侯;嘏生礻氏,晋太子太傅,灵川县公。礻氏三子:宣,晋御史中丞;畅,后赵大司马;隽,东明亭侯。畅生冲、泳。嘏十一世孙奕,唐中散大夫、太史令、泥阳县令。北齐有行台仆射傅伏武,孙文杰,唐杞王府典军。可见,汉时,傅姓已开始自“北地”大举经陕西迁居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境,至晋,在古时的“清河”之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家族更加庞大,也是傅姓家族有史以来繁衍得最为旺盛时期,故其家族便以兴旺地“清河”为其堂名。另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清河傅氏出自后汉汉阳太守壮节侯燮,字南容。生斡,字彦林,魏扶风太守。生晋司隶校尉、鹑觚刚侯玄,字休奕。生司隶校尉、贞侯咸,子孙自北地徙清河。裔孙仕后魏为南阳太守,生交益。交益子游世相武后。”另外,汉时,北地傅氏还形成了许多分支:迁河内郡,为河内傅氏,是西汉大司马傅喜之族所在;迁浦江,为浦江傅氏,是西汉人傅柔之族所在;迁扶风茂陵,为扶风傅氏,是东汉人傅毅之族所在。称盛于“清河”一带的傅氏,后成为我国东部地区傅姓的主要来源,尤其是江南各地的傅姓,大都是由此地播衍而去的。傅姓南迁始于汉代,如有傅姓迁入贵州境的,后形成爿羊爿可一带大姓。三国时已有傅氏入川。大举南迁则始于魏晋南北朝之际,或迁浙江会稽,或迁上虞等地。至唐末,唐御史傅实避难入闽,为傅氏入福建始祖。据《朱文公全集·傅自得行状》记载:“自得其先邓州人,先祖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遭靖康之变,乃南迁泉州。”据《福建通志》记载:“宋朝仙游傅姓及南宋时晋江傅氏,均甚发达。”南宋末年,清河傅氏又有一支迁入福建上杭之蛟萍乡,不久即为当地望族,后广东兴宁之傅氏,便是虫交萍分支而出。宋代以后,傅姓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洪洞大槐树移民新河傅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新河县傅神首村;新河傅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迁居新河县足家寨村;清丰傅氏一支始祖讳君室,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清丰县刘宁里九甲孟博村(今梦卜村),迄今已传23世;林州傅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居林州市东岗乡南坡村,迄今已传二十四世;沂南傅氏一支始祖于明万历年间自山西洪洞喜鹊窝迁居沂南县砖埠乡沙沟村;济宁傅氏一支始祖讳轩,于明嘉靖十五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济宁县;昌平傅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北京市昌平县;大城傅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大城县南召扶镇傅庄子村;大城傅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初年自山西洪洞迁居大城旺村镇流标、阜草乡傅庄村;汤阴傅氏一支始祖讳弼,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阳曲村迁居汤阴县;林县傅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河南林县东岗乡南坡村,迄今已传二十五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