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版权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7,  sxhtdh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100353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太原

底部二维码

                

 

 

 

 

 

 

 

底部联系

电话
4000357118

传 真
0357-6658081

邮 箱
dhsbgs@163.com

地 址
山西省洪洞县古槐北路公园街002号

景区动态

邱(qiū)姓

分类:
姓氏介绍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08/31
【摘要】
系承炎帝神农氏,始祖为姜尚、曲烈。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七十七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邱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邱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风俗通·姓氏篇》。〔姓源〕其姓源主要有四:①源自姜姓。

系承炎帝神农氏,始祖为姜尚、曲烈。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七十七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邱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邱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风俗通·姓氏篇》。

〔姓源〕其姓源主要有四:①源自姜姓。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记载,西周初年姜太公吕尚因辅佐周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建齐国,建都营丘,号称齐太公,俗称姜太公。营丘故地在今山东淄博市。建立齐国后,齐太公尊重当地人们的风俗习惯,简化君臣礼节,他又鼓励百姓充分利用当地的鱼盐资源发展生产,很快就获得齐人的拥护,使齐国很快强盛起来。其居住在营丘的子孙后来就用地名中的丘作为姓。史称正宗丘姓。②源自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鲜卑族的复姓丘敦氏、丘林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皆改为单姓邱;据《后汉书·乌桓传》记载,汉代少数民族乌桓族中有姓邱者。③源自妫姓。据《左传》、《姓氏急就篇》记载,春秋时期陈国的国都在宛丘附近,陈国的开国君主为胡公满,为妫姓。居住在这里的人就用地名中的邱字作为姓;邱姓还源于鲁国左丘明的后人,左丘明的子孙用祖先名字中的邱字作为姓。④源自姒姓。据《黄帝千家姓》记载,夏帝少康时,封其小儿子曲烈于曾阝,至周灵王五年,为莒国所灭,其子孙去邑为曾氏,其后分支中有以丘为姓者。此为曾、丘联宗之说。这几支以丘为姓的宗族,后来大多数都改为邱姓。清代以前,这个家族大多数以丘为姓。到清雍正时,为了避讳孔子的名号,下令把丘姓一律改为邱姓。民国初,部分邱姓回复丘姓,所以现在邱姓人多而丘姓人少。

〔郡望〕邱姓的郡望主要有河南郡、吴兴郡、扶风郡等。河南郡: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将秦朝的三川郡改为河南郡。相当于今河南省境内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一带。

〔堂号〕邱氏以河南、吴兴、扶风、敦睦、文庄等为其堂号。文庄堂:明朝人邱浚,官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他熟悉当代典故,著《大学衍义补》,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司法、军事等方面,博采前人议论,加按语抒发自己的意见。代表作有《邱文庄集》。

〔堂联〕邱姓的堂联有:文雅希范(邱迟);像立昭陵(邱行恭)。吴兴才望(邱灵鞠);大学仪刑(邱氵睿)。诸女工诗;联吟郎署(邱舜中)。寡母善教;笃学琼山(邱氵睿)。吴兴诗人领袖(丘吉);洛阳武侯将军(丘行恭)。山甫报国赐二字(丘岳);上仪廉政列三清(丘上仪)。潭月映山足;天河泻涧中(丘丹诗联句)。草色新雨中;松声晚霞里(丘为诗联句)。政迈沈刘,复见东南并美(丘仲孚);御颂忠实,克兼文武双全(丘岳)。

〔名人〕九九版《辞海》收录邱氏4例,《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邱氏106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129例。邱姓的历史名人后蜀有著名画家丘文播;唐代有丘悦,河南人,直弘文馆;宋代有抗金将领丘奂,儒学家丘富国;元代有全真派道士丘处机,栖露人,诗人丘一中;明代有太子太师丘福;清代有邱上仪,武进人。

〔人口〕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邱姓11587人,临汾市1916人,洪洞县128人。

〔供橱〕邱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四号供橱。

〔家谱〕邱姓的家谱有:《江苏淮安邱氏族谱存略一卷》(江苏镇江市博物馆)《浙江萧山邱氏宗谱六卷》(北京图书馆);《安徽天长邱氏宗谱一卷》(安徽图书馆);《福建连江赤石邱氏族谱一卷》(福建连江县档案馆);《福建连江筱江邱氏族谱十五卷》(福建连江县档案馆)。

〔字辈〕清光绪二十二年邱吉成纂《邱氏族谱》,河南商丘丘姓一支字辈谱为:“元裕新德,圣传书宝,常荷国恩。”

〔迁徙〕邱(丘)姓主要起源于今山东省境,后主要向西、向南两个方向不断地播迁繁衍。首先,向西首当其冲繁衍于河南省境,并在此地形成一大望族。再后,大致于三国魏晋以前便称盛于今陕西扶风一带,并逐渐形成当地一大望族。据《姓角》记载,汉时,丘俊持节江淮,因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吴兴,后遂形成吴兴一带望族。唐、宋之时,已遍及南北方大部分地区。邱(丘)姓大举南迁始于西晋末,因北方战乱,河南省境的邱(丘)氏迁入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境。据有关资料记载,盛于河南的光州固始邱(丘)氏,于西晋末年,因北方战乱南迁,与郑、何、胡、林、陈、黄、詹成为入闽八族。其邱(丘)氏初居莆田,后再分支长汀、上杭等地。宋时再分支入粤,居广东饶平、蕉岭、梅县、兴宁、五华龙川等地。明、清之际,邱(丘)姓已遍及江南大部地区。洪洞县大槐树移民滕县邱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滕县望冢乡邱村;新安邱氏一支始祖讳德仲,于元末由山西翼城经洪洞迁居新安县邱沟村;新河邱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新河县董夏村;新河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三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新河县南杜兴村;修武邱氏一支始祖于明初年间至山西洪洞迁居修武县纪孟村,迄今已传22世,90余户,653余口人;濮阳邱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文留镇邱屯村;顺义邱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四年自山西洪洞迁居北京市顺义区北务;随县邱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随县关山乡汪店村;大城邱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元年自山西洪洞迁居大城县郑家村乡邱庄村;阳谷邱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七级镇三合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