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版权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7,  sxhtdh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100353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太原

底部二维码

                

 

 

 

 

 

 

 

底部联系

电话
4000357118

传 真
0357-6658081

邮 箱
dhsbgs@163.com

地 址
山西省洪洞县古槐北路公园街002号

景区动态

汪(wāng)姓

分类:
姓氏介绍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09/14
【摘要】
系承汪芒氏、伯禽,始祖为姬满因、汪处休。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五十七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汪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汪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南朝·宋《姓苑》。〔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①源自古代诸

系承汪芒氏、伯禽,始祖为姬满因、汪处休。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五十七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汪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汪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南朝·宋《姓苑》。

〔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①源自古代诸侯汪芒氏之后。他们用祖先号中的汪作为姓。据《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相传商朝时有汪芒巨人国,国君防风氏,身高三丈,漆姓,守封禺之山,封山在今浙江武康县东,禺山在县东南。当时大禹于会稽召集天下诸候,防风氏迟到了,结果被大禹处死。汪芒国人后来迁居湖州山里,称汪芒氏。战国时,楚国灭越,也攻破了汪芒氏,其百姓逃至安徽南部的歙县一带,改称汪姓,是为安徽汪姓。②源自姬姓,为周公旦之子伯禽之后。据《姓氏考略》记载,鲁国,姬姓,开国君主是周公旦之子伯禽。春秋时,鲁成公的庶子满因食邑于汪邑(在今山东境内),其汪国的后裔以邑为氏,是为山东汪姓。③源自姬姓,为翁氏所分。据《六桂堂丛刊》、《元和姓纂》记载,西周初,周昭王的支庶子孙被封于翁山,其后裔以邑名翁为姓。宋初,福建泉州翁乾庋,生有六个儿子,分为洪、江、翁、方、龚、汪等六个姓,其六子处休分姓汪。兄弟六人同列进士,地位非常显贵,史有“六桂联芳”之称。

〔郡望〕汪姓的郡望主要有平阳郡、新安郡、六桂等。平阳郡:三国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分设置平阳郡。治所在平阳县,在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堂号〕汪氏以平阳、六桂、越国等为其堂号。越国堂:唐代汪华封越国公。

〔堂联〕汪姓的堂联有:执戈卫国(汪);酿酒筵宾(汪伦)。状元甘雨(汪应辰);童子春风(汪洙)。君子笃操(汪澈);儒士宗传(汪藻)。龙骧世泽(汪文和);越国家声(汪华)。在璞草堂,尝留吟稿(汪新);雅安书屋,亦辑诗篇(汪艹安)。清代三友流芳远(汪莱);吴门四汪享誉高(高汪士金宏)。航海居先导(汪大渊);医方集大成(汪昂)。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何如诗所传(汪日方自题联)。竹宜著雨松宜雪;花可参禅酒可仙(汪士慎)。好右探周礼;嗜奇穷汉碑(汪中自题联)。不因果报勤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汪竹坪自题联)。夕阳诸岭出;晴雪万山分(汪万于诗联句)。为政十年心,经纬百方除太甚;临岐一尊酒,绸缪万语望重来(范肯堂赠汪星剑联)。集著浮溪,大展词林学问(汪藻);名魁金榜,遍洒状元甘霖(汪应辰)。

〔名人〕九九版《辞海》收录汪氏34例,《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汪氏337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382例。汪姓历史名人汉代有汪文和,为会稽令;五代十国时吴有汪台符,歙县人;宋代著名诗人汪藻、汪元量,宰相汪伯彦;元代中书左丞汪惟正,明代散曲家汪元亨,总督汪乔年;清代有画家汪士慎,书法家军机大臣汪由敦,著名学者汪中。

〔人口〕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汪姓7764人,临汾市1042人,洪洞县172人。

〔供橱〕汪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四号供橱。

〔家谱〕汪姓的家谱有:《全国汪氏世纪四卷》(北京图书馆);《全国汪氏续修统宗谱不分卷》(北京图书馆);《全国新安汪氏统宗谱不分卷》(北京图书馆);《全国汪氏统宗正派□□卷》(安徽徽州地区博物馆(存五卷));《全国汪氏统宗谱不分卷》(浙江省图书馆);《全国汪氏综谱渊源世系七卷谱说一卷》(北京图书馆(存卷1—6));《全国汪氏统宗谱十卷首一卷》(北京图书馆(存一册)北京师范大学(存卷首、首1—4));《全国汪氏统宗谱八卷》(浙江省图书馆(存一册));《全国汪氏统宗正派不分卷》(吉林大学);《全国汪氏统宗谱十六卷》(北京图书馆安徽徽州地区博物馆);《全国汪氏统宗正派一卷》(北京大学);《全国重修汪氏统谱纂要四卷》(北京图书馆);《江苏宜兴阳羡汪氏统宗谱三卷首三卷》(北京图书馆);《浙江汪氏世谱十二卷》(北京图书馆)。

〔字辈〕1921年汪元麟纂修《珥陵汪氏宗谱》,江苏丹阳汪姓一支字辈谱为:“文士仲生云,人广孟锦位,洪和汉廷承,会声进允舜,元福廷。”〔迁徙〕汪姓发祥地至少有两个:即发源于今浙江、起姓于安徽的汪芒氏所改的汪姓;以及发源于今山东西南部以邑为氏的汪姓。这两支汪姓在我国早期的历史上,成为汪姓各自在南方和北方繁衍的中心地带。其中在北方的山西省境形成了一大望族。东汉末,有汪文和迁居新安,遂为新安一带望族。后再迁入安徽的休宁。据《姓氏考略》所载,唐汪华封越国公,世居今安徽歙县,其族最众。可见,宋代以前,汪姓主要在以安徽境为主的北方广大地区繁衍。成长发源于南北方的汪氏,大致自宋以后,才得以迅速地繁衍起来,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汪姓见于史籍的历代名人的分布情形窥见一斑。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自宋代以后,汪姓经过不断的繁衍迁徙,逐渐演变成了我国南方的一个典型大姓。故汪姓又有以“六桂”为其堂号。另外,福建汪氏也有出自安徽汪姓的后裔,其族人多居今泉州天马山一带。总之,今天的汪姓恐怕是以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分布得最为集中了。洪洞大槐树移民郓县汪姓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郓县八里庄乡汪堤村;濮阳汪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老鹳窝迁居濮阳县海通乡汪吕邱村;濮阳汪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崇祯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子岸乡汪掘地村;武清汪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老鹳窝迁居武清县高村;房山汪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元年自山西洪洞迁居北京市房山区南尚乐村;随县汪氏一支始祖讳世华,字霖雨,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随县关山乡汪店村,家庙对联“罗山衍季宗支运,霖雨流芳世泽长”,即始祖是洪洞大槐树罗山人;阳谷汪氏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翟庄乡汪庄村;内黄汪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河南内黄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