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版权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7,  sxhtdh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100353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太原

底部二维码

                

 

 

 

 

 

 

 

底部联系

电话
4000357118

传 真
0357-6658081

邮 箱
dhsbgs@163.com

地 址
山西省洪洞县古槐北路公园街002号

老家文化

武(wǔ)姓

分类:
姓氏介绍
来源:
2018/01/30 16:22
【摘要】
系承周平王,商武丁,始祖为姬武、司空(宋武公)。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九十五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武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武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风俗通·姓氏篇》。〔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五

系承周平王,商武丁,始祖为姬武、司空(宋武公)。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九十五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武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武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风俗通·姓氏篇》。

〔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五:①源自姬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公元前770年,犬戎大举入侵西周,周幽王被杀,周朝的都城镐京也遭破坏。周幽王的儿子宜臼受申,许、鲁等部分诸侯拥戴,在申(今河南南阳北部)即位,不久又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历史上称为东周。宜臼就是周平王。据传周平王的少子姬武,从一落娘胎手掌上有一片纹路,形状象武字,周平王便赐为武氏,为周朝大夫,其后裔便以武为姓。是为河南武姓。史称武姓正宗。②源自子姓。据《风俗通义》记载,春秋时期子姓诸侯宋戴公之子司空在公元前七百六十五年继位,在位十八年,死后谥号武,史称宋武公。宋武公的后人以先人的谥号武作为姓。是为河南武姓;另据《武班碑》记载,商王武丁之后裔也有姓武者,如汉代武班即是。③源自以国名为姓。据《世本》、《万姓统谱》记载,夏代有诸候武罗国,后来国亡,其武罗子孙以国为姓,后来简称武姓。④源自以武字开头的复姓。秦大将白起因功曾被封武安君,其后裔便以封爵称武安氏。周顷王之孙姬满的后裔曾被封于武疆,其后便以武疆为氏。武安氏、武疆氏的后人后来均改为武姓。⑤源自唐代的冒姓和赐姓。唐朝有贺兰敏,本为贺兰氏,后改姓武,此为冒姓者;武则天曾赐左玉铃、李楷固及契芯明等人的夫人为武氏,此为赐姓。〔郡望〕武姓郡望主要有太原郡、沛郡等。太原郡:秦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初置,治所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堂号〕武氏以太原、鬻薪等为其堂号。鬻薪堂:鬻薪是卖柴。宋朝武行德,像貌奇伟,家里很穷,卖柴为生。晋祖镇守弁门,到郊外游玩,看到行德卖柴,对他的像貌很惊讶,又见他担的柴特别重,一般劳力担不动,就把他留在帐下当了虞侯。后来作战时行德被契丹俘虏,他杀了契丹的官,占据了河阳,不久归顺了汉,当河南尹。入宋,官太子太傅。

〔堂联〕武姓的堂联有:祥开国胄(夏代武罗国);庆衍奇文(东平王少子出生时手心中有“武”字手纹)。嵩山高隐(武攸绪);练湖著名(武允蹈)。平章卓识(武元衡);补阙高风(武儒衡)。苦吟精著练湖集(武允蹈);诚心饱领嵩岭霞(武攸绪)。六宫粉黛无颜色;万国良冠非冕旒(武则天庙联)。立地顶天,巾t胜操唐帝业;依山临水,利州留置武家庄(武则天生地寺联)。掩映叶光含翡翠;参差石影带芙蓉(武三思诗联句)。孝子办义学,御赐武训(武训);巾t操帝业,著名女皇(武则天)。武班尚留遗墓(武班);皇后竟号则天(武则天)。

〔名人〕九九版《辞海》收录武氏11例,《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武氏58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88例。武姓的历史名人秦有起义军将领武臣,自立为赵王;秦汉之际有武陟;唐代有女皇武则天;宋代有大臣武行德,元代有戏曲家武汉臣,济南人,工曲,著杂剧行世;明代有医学家武之望,清代有经史考据家武亿。

〔人口〕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武姓328295人,临汾市21441人,洪洞县3184人。

〔供橱〕武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一号供橱。〔家谱〕武姓的家谱有:《北京武氏族谱》(中央民族大学);《河北永年武氏族支合编》(中央民族大学);《山东峄县武氏族谱四卷》(吉林大学);《山东临沭武氏族谱》(山东临沭县南古镇白石官庄);《武氏家谱》(山西图书馆)。

〔字辈〕1934年武懿民修《武氏家谱》,浙江杭县(今属余杭县)武姓一支字辈谱为:“善德庆美,诚信斯国。”

〔迁徙〕武姓最早的发祥地在今河南省境,其后在此地得到不断繁衍,并迅速地向邻近的山东及江苏等省迁徙。如有武涉,曾被项羽派去劝说韩信背汉;武女刀贝,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至汉时,山东武氏一直是一个兴旺、显赫的家族。出自此地的武姓,后大举地繁衍至今河南、安徽、山西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因北方战乱,武姓也同中原的士族一起大举南迁,成为了江苏等省境内的一大望族,故武姓有“沛国”郡望。其中在北方有一支武氏迁入今山西省境。唐代武姓家族因出了一位武则天,使得武姓繁衍达到了极为昌盛的时期,武姓也正是始于唐代在北方各地再次得以大举播衍迁徙,族派不断扩大,在今山西太原一带发展成为一个大族,故武姓有以“太原”为其郡望。与此同时,武姓在我国南方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后,遍及全国各地。总之,从历代武姓的发展情形看,武姓是以北方为其主要的繁衍地区。换言之,在我国历史上武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洪洞大槐树移民曹县武氏一支始祖自山西洪洞迁居泗水,后又迁居曹州南堤口、陈家集、桃源、武家寺等地,迄今已传二十余世;新河武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新河县孙村;新河武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二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新河县东张砖村;修武武氏一支始祖讳恩聪于明初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修武土羊北,迄今已传20世,20余户,150余口人;莘县武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莘县城北17里武家庄村;郓县武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郓县黄堆集乡武庙村;濮阳武氏一支始祖讳月,于明初自洪洞县大武村迁居濮阳市区东白仓村,始祖兄弟五人,长门讳善器未迁,二门讳明迁于北直隶宣化府善兴县多器村,三门讳计商,洪武八年迁于南直隶大名府清丰县城东六塔村,四门讳嵩迁于山东省曹县太石潭,五门讳月迁于卫辉府西阳县中肆集,五门一支后迁于濮阳东白仓村;濮阳武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海通乡武庙、渠村乡武寨、八公桥镇武家寨;南乐武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居南乐县千口武家村;南乐武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南乐县谷金楼集;曹县武氏一支始祖讳月,于明洪武八年自山西洪洞城南六里大武村(肖团)迁居河南省卫辉府西阳县中肆集,始祖生五子,长居中肆集,次讳禹成,迁居濮阳城北东白仓,三讳舜尚,迁居曹州府东南八里武屯村,四讳昕、五讳旺,迁居泗水。舜尚生子天善,天善生三子,长门讳贞吉居住曹县武屯村,二门迁居南孙集,三门迁居北朱集;邢台武氏一支始祖于明燕王扫北后,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邢台县南石门乡先贤村;河北武清武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大槐树老鹳窝迁居武清县大王古庄村;邢台武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居邢台市南石门公社东先贤村;正定武氏一支始祖于明弘治九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正定县南庄村;成安武氏一支始祖讳吉,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成安县武吉村;成安武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成安县庞庄村;成安武氏另一支始祖讳仲贤,于明成祖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县南门内迁居成安县沙河村;阳谷武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定水镇武堤口村;阳谷武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大布乡武堤口村;阳谷武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西湖乡武海村;阳谷武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李台镇武堤口村;阳谷武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范海镇武将台村;内黄武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河南内黄县二安乡南高堤村;泗水武氏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山东泗水,后嗣昆仲四人迁居曹州,从兄弟二人一居州之南堤口,一北往莫知所之,胞兄弟二人伯氏讳所,居州南十里许,创立佛殿,名曰:武家寺,未几又析一支移居州西陈家集,仲氏讳旺迁居桃源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