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版权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7,  sxhtdh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100353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太原

底部二维码

                

 

 

 

 

 

 

 

底部联系

电话
4000357118

传 真
0357-6658081

邮 箱
dhsbgs@163.com

地 址
山西省洪洞县古槐北路公园街002号

老家文化

廖(liào)姓

分类:
姓氏介绍
来源:
2018/12/08 10:16
【摘要】
系承颛顼高阳氏、周文王,始祖为廖叔安、伯廖、皋陶。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六十六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廖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廖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风俗通·姓氏篇》。〔姓源〕其姓源主要有

系承颛顼高阳氏、周文王,始祖为廖叔安、伯廖、皋陶。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六十六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廖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廖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风俗通·姓氏篇》。

〔姓源〕其姓源主要有四:①源自己姓。据《左传》、《尚友录》记载,相传上古颛顼帝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为南方楚国的祖先,其后发展有己、董、彭、秃、晋、斟、芈等七姓。颛顼帝有个后裔叫叔安,己氏,夏时,因封于廖国,又称廖叔安,廖国故地在今河南唐河县南。廖叔安的后裔遂以国名廖作为姓。②源自姬姓。据《姓氏考略》、《广韵》记载,西周时,周文王姬昌有个儿子叫伯廖因受封于廖,伯廖的后裔有以先人名字中的廖字作为姓者。③源自偃姓。据《潜夫论》、《史记》记载,我国上古时尧、舜时期东夷的首领皋陶,曾被舜任为掌管刑法的官。皋陶,偃姓,他的后裔夏朝时受封于蓼国,春秋时,英、六等力国就是皋陶的后裔所建立的,英国就是当时的廖国(唐张守第《史记正义》),楚穆王四年即前622年英、六二国被灭,古蓼通廖,其后裔有以廖为姓者。④源自缪、颜二姓所改。商朝殷纣王执政时,残酷无道,有缪、颜二姓隐居于黄河西北,即今陕西与山西交界的黄河段,改为廖姓。据学者考证,古代有两个蓼国,均在河南境内,即一作廖国,在今河南唐河县南湖阳镇;一作蓼国,西周封置,即今河南固始县东北,皆被楚国所灭。因古代蓼又读作廖,亦作廖,亦作寥,蓼国亡后,子孙后裔以国名廖为姓。

〔郡望〕廖姓的郡望主要有汝南郡、巨鹿郡等。汝南郡: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设置,相当于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

〔堂号〕廖氏以中乡、汝南、果烈、紫桂为其堂号。中乡堂、果烈堂:蜀汉廖化,为关羽主簿。关羽败亡,廖化在战场上假装已死,得逃回蜀。拜宜都太守,迁右军车骑将军,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所以叫中乡堂。又因他做事果敢刚烈,又叫“果烈堂”。

〔堂联〕廖姓的堂联有:著归田录(廖正古);称谪仙人(廖执象)。绿荔名族(廖有衡);紫桂书堂(廖君玉)。名荣万石(廖刚);世彩名堂(廖君玉)。性慧六龄,山茶咏句(廖衡)。肇侯封于德庆(廖永忠);倡节义于南宫(廖庄)。伤心春尽,嫠妇悲吟(廖云锦);感念恩深,小姑呕血(廖忠臣)。宗开廖国,望出汝南。惠政弘布西安,忤归田里(廖正古);文教尊称北郭,胸富诗书(廖扶)。兄弟双进士(廖寿丰、廖寿恒);父子两画家(廖云槎、廖寿彭)。浓翠自知千古在;清声谁道四时无(廖匡图诗联句)。

〔名人〕九九版《辞海》收录廖氏9例,《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廖氏73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81例。廖姓的历史名人汉代有廖颛,为巨鹿太守;三国时蜀国有大将廖化;南唐有廖澄,顺昌人,为大理评事;宋代工部尚书廖刚;明初开国大将廖永安、廖永忠;清代诗人、经学家廖元度,军机大臣廖寿桓。

〔人口〕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廖姓3089人,临汾市168人,洪洞县9人。

〔供橱〕廖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五号供橱。

〔家谱〕廖姓的家谱有:《全国闽粤赣武威廖氏族谱不分卷》(广东中山图书馆);《上海嘉定廖氏宗谱六卷》(北京师大上海文化管理委员会处上海嘉定县博物馆);《江苏扬州雒扬廖氏家谱二卷》(上海图书馆);《浙江兰溪廖氏宗谱》(浙江兰溪县文化管理委员会);《安徽续溪廖氏族谱不分卷》(南京大学);《福建福州武威廖氏家谱》(福建省图书馆);《江西宁都廖氏族谱六卷》(北京图书馆);《湖北新洲廖氏宗谱二十六卷首四卷》(湖北新洲县红旗乡七里村);《湖南湛田廖氏家乘二十六卷首二卷》(河北大学);《湖南永兴廖氏族谱》(河北大学)。

〔字辈〕1919年廖春生纂《廖氏族谱》,江苏嘉定(今为上海市区)廖姓一支字辈谱为:“清善正坚,明良式发,和平希廷,兴家昌国。”

〔迁徙〕廖姓最初发祥地在河南省境,又因廖氏族派较多,但均发源黄河下游地区一带,故这一地区也为廖氏家族共同的发祥地。发源于黄河下游地区的廖姓,大致在秦汉之际,主要迁居于今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甘肃东部及湖北、湖南省等境,并逐渐在当地形成了廖姓历史上最大的两处郡望,即“汝南”、“巨鹿”两大郡望。自唐末五代以后的一千多年来,廖姓就一直是我国南方一带的名门著姓,其具体南迁情形,据《台湾廖氏大族谱·廖氏流源序》记载,大致上是:其先世居汝南,至40世惠,因避秦乱而迁入河南;三国时,其53世廖化自襄阳迁入四川,仕蜀为右车骑将军,是为入蜀始祖。传至57世璋,生有两个儿子,其长子原宪居信洛阳,次子从宪迁居浙江永嘉松阳县。60世松,字钦,生有8个犯子,北方战乱之际,迁居江南。其中,64世崇德,居江西宁都。66世光景,死后葬于宁都钧州。68世四十一郎,迁居福建汀州宁化石避寨。70世花,由汀州迁至上杭,72世以后则分居各处。又据《兴廖氏族谱》记载:“其先祖世居汝南,魏晋南北朝时,因北方战乱,播迁于江南各地。唐时,其祖由江西雩都,避唐末之乱,迁于福建汀州宁化石避寨。后子孙因乱,又迁顺昌,廖氏居于闽者益众。至宋末,再由宁化经长汀、上杭、永定,而入广东———大埔、梅县、兴宁、五华等地区。”总之,廖氏这个称著于我国南方的名姓,跟其他的一些姓氏一样,最初也是从黄河中下游一带的地区逐渐播迁而去的,先是晋朝末年的“永嘉之乱”及之后的北方连年战乱,使他们离开中原的老家,落籍于长江以南地区。到了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之时,他们又辗转迁入福建,在福建各地繁衍成为庞大的家族。然后,北宋末年,自北方长驱南下的蒙古人,又使他们再度转徙于广东各地。明、清之时,廖姓已广布于南方广大地区。据有关资料表明,今天廖姓以今福建、浙江、江西、湖南、江苏、安徽、四川、湖北、广东为其主要分布地区。洪洞大槐树移民宁河廖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老鹳窝迁居宁河县后刺;范县廖姓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河南范县陈庄乡廖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