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版权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7,  sxhtdh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100353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太原

底部二维码

                

 

 

 

 

 

 

 

底部联系

电话
4000357118

传 真
0357-6658081

邮 箱
dhsbgs@163.com

地 址
山西省洪洞县古槐北路公园街002号

老家文化

雷(léi)姓

分类:
姓氏介绍
来源:
2019/01/07 09:15
【摘要】
系承方雷氏,始祖为方雷、雷公。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八十八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雷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雷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元和姓纂》。〔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①源自方雷氏。据《通志

系承方雷氏,始祖为方雷、雷公。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八十八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雷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雷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元和姓纂》。

〔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①源自方雷氏。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记载,相传远古时期有一个部落叫方雷氏,方雷氏是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为诸候国。方雷氏的后裔有用祖先称号方雷氏中的雷作为姓者。史称雷姓正宗。②源自雷公之后。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相传黄帝有臣子叫雷公,是个名医,精通医术,曾与黄帝讨论医学理论。刘恕《外记》记载,“黄帝命岐伯雷公蔡明堂,容息脉。”《素问·著至教论》也记载,“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其后人称为雷氏。是为河南雷姓。③源自他族改姓。据《姓氏考略》记载,东汉末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有屠山蛮和南安羌改为雷姓。由此可知,早在一千八百年以前,居住在我国南方的蛮族和西北一带的羌族,就有了以雷为姓的人,后来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和,和北方中原的雷姓也就不分彼此了。

〔郡望〕雷姓的郡望主要有冯翊郡、豫章郡等。冯翊郡: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设置“左冯翊”的行政区,与“右抚风”、“京兆尹”合称“京畿三辅”。三国魏(公元三世纪)将左冯翊改为冯翊郡。相当于今陕西省韩城以南、白水以东、渭河以北一带地区。

〔堂号〕雷氏主要以谦让、冯翊、豫章等为其堂号。谦让堂:东汉雷义和同郡陈重是好友。太守举陈重季廉,陈重要让给雷义,太守不允。刺史举雷义茂才,雷义又要让给陈重,刺史不听,雷义遂装疯披发而去。

〔堂联〕雷姓的堂联有:帝妃后裔(雷民);石室奇缘(雷公)。情逾胶漆(雷义);光烛斗牛(雷焕)。钟山招隐(雷次宗);雍丘著名(雷万春)。学精易理(雷德润);忠播睢阳(雷万春)。雨露滋润禾稼壮;田畴沃腴稻菽香(雨、田合而为“雷”)。一门父子皆英烈(雷三益);半千贪官尽服诛(雷渊)。乐器掷池惊天地(雷海青);风雪采松胜桐琴(雷威)。包拯雄风千年颂(雷经天);雷锋精神万代传(雷锋)。胶漆坚牢,何如友谊切实(雷义)。斗牛光彩,遥知剑气冲霄(雷焕)。

〔名人〕九九版《辞海》收录雷氏25例,《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雷氏60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68例。雷姓的历史名人东汉有尚书侍郎雷义;晋代天文学家雷焕;唐代著名音乐家雷海青,著名大将雷万春;清代名医雷大升,学者雷学淇,通州人,为嘉庆年间进士。

〔人口〕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雷姓68255人,临汾市4026人,洪洞县412人。

〔供橱〕雷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五号供橱。

〔家谱〕雷姓的家谱有:《上海青浦雷氏统宗谱□□卷》(上海松江县博物馆);《江苏苏州雷氏支谱一卷》(江苏苏州图书馆);《浙江松阳冯翊郡雷氏宗谱四卷》(浙江松阳县大东坝乡牛角墟村浙江松阳县板桥乡后塘村);《安徽雷氏宗谱二十八卷首二卷末一卷》(北京图书馆人民大学);《福建晋江雷蓝苏氏三姓族谱□□卷》(厦门大学历史系);《河南商城雷氏三修族谱十卷》(河南商城县档案馆(缺四卷));《湖北蕲春雷氏宗谱十卷》(河北大学);《湖南雷氏家谱□□卷》(南京博物馆);《四川零陵雷氏族谱六编外编二编□□卷》(四川图书馆);《东郡雷氏族谱二卷》(山东图书馆)。〔字辈〕清光绪二十八年雷崇民纂《雷氏族谱》,河北永清雷姓一支字辈谱为:“安靖敬谨镮,翊运能来有,渊源永振强。”

〔迁徙〕雷姓最初是以中原为其繁衍地,至汉代,雷姓已迁居于古时的楚汉之地,即今天的江西、湖北、安徽及四川等地。此后经过不断地繁衍迁徙,在晋朝形成了今江西省境的一大望族。故雷氏有以“豫章”为其郡望。后再不断向南北方扩散,其后,豫章人雷焕的后裔有一支迁至冯翊,后来发展成为当地一大名门望族,于是雷氏又有以“冯翊”为其郡望堂号。魏晋南北朝至五代,雷氏在南北方都有新的发展。唐宋以后,雷氏分布就更加广泛了。其中,迁徙至江南、岭南的雷姓,有一部分言入到苗、瑶、彝、等族中。在瑶族、族中,雷氏都是大姓。清代以后,瑶族雷氏在今广西、湖南、广东一带分布相当广泛。当然,因北方历代战乱多患,致使其士族更多地在南方繁衍了。总之,历史上,雷姓是以陕西、江西、湖北、广西、湖南、广东的分布最为集中。所以说雷姓曾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洪洞大槐树移民洛宁雷姓一支始祖讳汉忠、汉臣兄弟2人,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洛宁坡头村,迄今已传26世,后裔主要分布河底、杨坡、东宋、中河等17乡镇;郓县雷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郓县黄集乡雷垓村;洛宁雷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元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洛宁县城头村;濮阳雷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初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习城乡雷楼村;濮阳雷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十三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濮阳县胡状乡雷庄村;阳谷雷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安乐镇雷楼村;阳谷雷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石佛镇西雷庄、东雷庄村;阳谷雷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西湖乡雷庄村;阳谷雷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四棚镇大雷村;阳谷雷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范海镇雷庄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