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版权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7,  sxhtdh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100353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太原

底部二维码

                

 

 

 

 

 

 

 

底部联系

电话
4000357118

传 真
0357-6658081

邮 箱
dhsbgs@163.com

地 址
山西省洪洞县古槐北路公园街002号

老家文化

>
>
>
洪洞大槐树移民在山西的地域分布

洪洞大槐树移民在山西的地域分布

分类:
迁徒信息
来源:
2020/08/03 15:10
【摘要】

山西省简称晋,史称“三晋”,又称“河东”、“山右”。位于华北平原以西,黄河中游以东。元属中书省,置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及宣慰使司。明置山西布政使司,辖五府,三直隶州,十六属州,七十九县。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五十九万一千四百四十四,口四百七万二千一百二十七(《明史·地理志》)。五府为太原府、平阳府、汾州府、潞安府、大同府。三直隶州为泽州、沁州、辽州。太原府治阳曲(太原市),领平定、忻、代、岢岚、保德五州,县二十。平阳府治临汾,领蒲、解、泽、霍、吉、隰六州,县二十八。汾州府治汾阳,领永宁一州七县。潞安府治长治,领八县。大同府治大同,领浑源、应、朔、蔚四州,县七。直隶泽州治今晋城,领县四。沁州治今沁县,领县二。辽州治今左权县,领县二。

元末明初,山西仅晋南一带较少战争,但在别的地区却不一样了。早在刘福通领导的反元大起义前,晋中、晋北地区由于连年战乱,百姓生活困苦,1349年就发生了冀宁、平遥等地的曹七七起义,旋被元政府镇压(《元史·顺帝本纪》)。至正十七年(1357)红巾军北伐,取泽州、陵川,又克高平,占领潞州,又攻壶关。1358年,又多次进攻山西的元军。明朝政府建立初年,元军在晋北的残余势力还有“四大王”盘踞在芦芽山,与明军反复交战,明洪武二十年,山西元朝残余势力才完全被消灭。以上战争主要在晋中、晋北、晋东南地区,使这些地区人口剧减。针对这些情况,洪武七年(1375)朱元璋遣汤和、傅友德,到山西主持屯田,洪武二十五年冯胜、傅友德帅常升到大同等地屯田。晋北田野日辟,屯政大兴。永乐十三年(1415),明成祖遣指挥刘斌等巡视太原、大同的屯田,宣德六年(1431)明宣宗又命侍郎柴东经理山西屯田。商屯始于山西大同,自洪武三年始,至永乐、成化间山西雁门关内外出现了许多商人屯垦区。

“老家是洪洞大槐树下”,在晋北、晋中也盛传这种说法。寿阳祁韵士《万里行程记》说:“洪洞县……余始祖河东公本此邑大槐树人,明初徙居寿阳。”并赋《访大槐树故里》诗一首。其中云:“数典重根本,矧敢忘其故。翳维吾祖德,绵绵衍世祚。相传手植槐,家在洪洞住。当明洪武中,移民实诸路。”言其为十四世孙。(《山右丛书初编》)祁宿藻在《洪洞感旧》诗序中写道:“予家老籍洪洞,已数百年于此矣。”民国版《徐沟县志》载其县明朝迁自洪洞或洪洞大槐树者有三十三姓。《解县志·氏族略》载:“解县南营村张氏元至正年间由洪洞大槐树处迁居南营村,现该村有200余户。”据刘纬毅先生新编的《山西文献总目提要》载:寿阳《王氏家谱》,清源《王氏家谱》、《孟氏家谱》,徐沟《刘氏系图》、《乔氏家谱》、《杜氏家谱》、《温氏家谱》,清徐《张氏家谱》,忻州《陈氏家谱》,平定《张氏家谱》等记载其始祖均是从洪洞迁移而去的。广西南宁市张忠来信说:“我原籍山西阳城县驾岭乡观腰村东沟人,先祖是从洪洞大槐树迁移来的。”韩向明道:“我原籍山西灵石县梁家公社温家岭村人,全村几乎全是温姓,人说此村原来都姓温,有一年闹瘟疫,全村人死光了,后来从洪洞的一棵槐树下,迁来韩姓夫妇俩,便发展了我们韩氏家族,再后来有两兄弟到离村十里地的小河边居住,取名韩家沟。”李毓修同志来信说:“我们家乡在山西原平县东社村,据家谱序言和父老传言,我们李家是元末明初始迁祖李显由洪洞圪针沟迁来的,先迁至上东村,明永乐、宣德年间,一支又迁到东社村,现已传二十一世,有六百余口人。李家转迁到外地的很多,有迁到五台县善文村、上红表村的,有迁到雁门关、太谷、河北行唐及内蒙古一带的,甚至有迁到国外的。”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写的《阎锡山统治山西史实》中记载阎锡山祖籍洪洞,他为其父阎书堂逝世所发的《哀启》中写道:“先世于明洪武初由洪洞县棘针沟迁居阳曲县坡子街,继而迁居五台县长条坡,终乃定居河边村,遂隶籍五台。”董晓萍先生在《论想家·社会组织》一文中写道:“山西石楼县的《郝氏家谱》讲,始祖郝振纲五百年前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河南汤阴县,加入了李闯王的义军。他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被弟弟救出。兄弟二人商定,为能延续郝氏的香火,不至发生意外,两人各朝不同的方向走三百里,分开逃难。兄弟分手后,郝振纲朝西走,在永和、石楼两县的交界处落了脚。他靠着一把镢头开荒种地,数年后,开辟了一片三百多亩小村庄,这就是现在郝姓依然居住‘郝家沟’的来历。弟弟朝东走,后来在交口县的喜喜沟村落户,创建了另一份家业。郝姓靠着这个家谱文本,至今把方圆六百里内的两个不同的郝姓家族看成是一个大家庭。”(《文史知识》2000年7期)代县柳容在民国二十年版《增广山西洪洞古大槐树志序》中写道:“披览族谱,敬悉始祖于明洪武二年自洪洞大槐树处迁代之正下社村。”北京大学王瑶先生函告:我原籍为山西平遥道备村,村中有王氏祠堂三所,收有抄写的历世谱系姓字卷,一始祖王世广,记为由洪洞大槐树迁来,至我辈已第十九世。

据不完全统计,洪洞大槐树移民在山西有34县(市)。其分布为:太原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古交市;大同市:云州区、平城区、云冈区、新荣区、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朔州市: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应县、右玉县、怀仁县;忻州市:忻府区、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原平市;阳泉市:城区、矿区、郊区、平定县、盂县;吕梁市:离石区、文水县、交城县、兴县、临县、柳林县、石楼县、岚县、方山县、中阳县、交口县、孝义市、汾阳市;晋中市:榆次区、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寿阳县、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介休市;长治市:城区、郊区、长治县、襄垣县、屯留县、平顺县、黎城县、壶关县、长子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潞城市;晋城市:城区、沁水县、阳城县、陵川县、泽州县、高平市;临汾市:尧都区、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古县、安泽县、浮山县、吉县、乡宁县、大宁县、隰县、永和县、蒲县、汾西县、侯马市、霍州市;运城市:盐湖区、临猗县、万荣县、闻喜县、稷山县、新绛县、绛县、垣曲县、夏县、平陆县、芮城县、永济市、河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