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版权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7,  sxhtdh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100353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太原

底部二维码

                

 

 

 

 

 

 

 

底部联系

电话
4000357118

传 真
0357-6658081

邮 箱
dhsbgs@163.com

地 址
山西省洪洞县古槐北路公园街002号

老家文化

韩(hán)姓

分类:
姓氏介绍
来源:
2018/01/31 10:12
【摘要】
系承唐叔虞,始祖为韩厥。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二十五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韩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韩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元和姓纂》。〔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二:①源自姬姓。据《通志·氏族略

系承唐叔虞,始祖为韩厥。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二十五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韩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韩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元和姓纂》。

〔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二:①源自姬姓。据《通志·氏族略》、《风俗通义》、《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西周初年,周公旦灭唐后,周成王把唐地封给其幼弟虞,史称晋国,因建都在唐,故虞又称唐叔虞。春秋时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造成分裂局面,后为曲沃公统一。曲沃武公夺得晋国君位后,灭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的韩国,封其小叔叔姬万于韩,称为韩武子,武子的曾孙韩厥以封邑为氏,称韩姓。当时的韩邑,在今陕西韩城西南地区,韩氏一直在晋国列为公卿。至战国初,韩厥的七世孙韩虔同赵氏、魏氏三家分晋,韩成为诸侯国,韩国也为战国七雄之一。始初韩国建都于平阳,到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诸候,建都阳翟。公元前375年韩哀候灭郑国,迁都于新郑,历经八代,至韩襄王仓于前230年被秦国灭掉,其宗室子孙复用国名韩作为姓。并大多居古时的颍川郡。到西汉末年,河南尹韩骞因躲避王莽之乱,便移居古时的南阳郡,故韩姓望出颖川、南阳两处。是为陕西、河南韩姓。②源自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鲜卑族有三字姓大汗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因汗与韩音相近,后改为汉姓单姓韩。

〔郡望〕韩姓的郡望主要有颍川郡、南阳郡。南阳郡:战国时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初置。辖境相当于今河南西南部、湖北省东北部一带。

〔堂号〕颍川、南阳、泣杖、昌黎也为韩氏的主要堂号。泣杖堂:汉朝时候,韩伯愈最孝。一次他犯了过,母亲用拐杖打他,他的眼泪像下雨一样掉下来。母亲很奇怪地问:“我过去打你,你都是欢欢喜喜地接受,今天为什么掉泪呢?”伯愈哇地一声哭出了声,对母亲说:“娘呀!过去你打得疼,我知道母亲健康有力,所以喜欢;今天杖落在我身上,我一点感不到疼了,我知道母亲体力衰了,所以难过得掉泪。”

〔堂联〕韩姓的堂联主要有:南阳望族,北斗高明(韩愈)。名高三杰(韩信);文冠八家(韩愈)。勇推擒虎(韩擒虎);兵罢骑驴(韩世忠)。堂开画锦(韩琦);集著香奁(韩亻屋)。瞳瞳光锁千门日;赫赫名标五色云(韩琦)。红叶题诗,喜逢良友(韩采萍);碧舆却坐,务绝奢华(柳公绰之妻韩氏)。章台柳诗才子笔(韩君平);夜照白图匠心功(韩干)。文价早归唐吏部(韩愈);将坛今拜汉淮阳(韩信)。慷慨千金酬一饭(韩亿);正严一表重千秋(韩愈)。制不可草,岂徒争艳香奁(韩亻屋);对至今留,自有传家云叶(韩琦)。开汉将才,允矣无双国士(韩信);有唐相业,卓然第一文臣(韩休)。金殿传胪,云呈五彩之瑞(韩奇);词场树帜,文起八代之衰(韩愈)。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韩愈祠联)。文明气运参天地;殿墨万年贯古今(台湾韩愈祠联)。汲古得修绠;文章大雅存(韩愈诗句联)。八代名犹昔;三余课业新(韩愈)。

〔名人〕九九版《辞海》收录韩氏39例,《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韩氏303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393例。韩姓的历史名人春秋晋国有韩万,又有韩简,为大夫;战国时法家代表韩非;汉代开国功臣韩信,淮阳人,封齐王;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宋代抗金名将韩世忠等。

〔人口〕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韩姓351949人,临汾市35249人,洪洞县7902人。

〔供橱〕韩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一号供橱。〔家谱〕韩姓的家谱有:《山西汾阳韩氏支谱四卷》(北京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山西师大吉林大学);《山西洪洞韩氏家谱》(中央民族大学);《山西洪洞韩氏家谱不分卷》(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松江韩氏支谱二卷》(上海松江县博物馆);《江苏泰兴延令韩氏族谱八卷》(北京图书馆);《浙江杭州韩氏谱不分卷》(浙江嘉兴市图书馆);《安徽黟县黟北南阳韩氏宗谱》(河北大学);《江西宜春袁郡韩祠主谱三卷》(江西省图书馆):《山东淄博淄川韩氏世谱》(北京图书馆);《韩氏族谱》(北京图书馆);《洪洞韩氏家谱》(中科院图书馆);《洪洞韩氏重修家谱二卷》(人民大学图书馆)。

〔字辈〕清光绪八年韩勰修《春晖韩氏宗谱》,江苏春晖韩姓一支字辈谱为:“学以全为范,衷其慎是举,作求躬日方迪,遵集受敷宜。”又1929年韩文湘修《韩氏家谱》,浙江萧山韩姓一支字辈谱为:“心之言可山问日,世淳禾溥金信水,贞火明土永木茂,竹承。”后支谱分宗,贵字字辈谱为:“上贵华顺喜,谦雅敦纯古。”和字字辈谱为:“上和启闻正,宽柔裕后昆。”平字字辈谱为:“上平士弃卿,云辉景星见。”寅字辈谱为:“上寅夏森熊,仁义礼智信。”朝字字辈谱为:“上朝宾文魁,诗家兆中鸣。”同谱又续另一宗支字辈谱为:“丞明福观元,本宗洪鼎奎。”河南嵩县韩氏一支字辈谱从十七世至三十六世起为:“兴正兆维永,道源承孟明,普书从善化,功绪广贤凝”。山东“淄川韩氏”字辈谱从十三世至四十四世为:“在修厥德,长发其祥,克己治人,百世弥昌。宗社崇怡,国蕴玉堂,贵正举直,隆厚华光”。

〔迁徙〕我国的韩姓也是起源相当早的,最初得姓是在今陕西韩城这个地方,之后韩姓的繁衍发展主要有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及唐宋这三个时期。其中战国秦之时,是韩姓最为主要的发展时期。自春秋末韩姓一直是晋国的座上客,到战国初,韩与赵、魏一起瓜分了晋国后,便一度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自三家分晋之后,韩国建都于平阳,韩景侯时,迁都于阳翟。至韩哀侯时,又迁都于新郑。韩姓多次迁都,从而使韩姓得以迅速繁衍,也使得韩姓在河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至后来韩姓逐渐成当地的一大望族,并且成为韩姓历史上分布最集中的地区。至汉时,韩姓使在河南省境形成两个郡望,即颍川郡和南阳郡。与此同时,已有韩氏迁居江苏清江一带。魏晋南北朝之时,因中原多年战乱,多国林立,韩姓才有从河南等地大举南迁。自此以后,才是韩姓在江南一带重要的繁衍时期。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韩姓的播衍迁徙,由最初在陕西,然后再扩到河南、山西、甘肃等地区。最后才广布于全国各地。唐宪宗时,韩愈贬潮州刺史,为韩姓入广东最早者。据有关资料可知,今天分布于广东的韩姓,多由南阳韩氏所迁。唐代,又有韩姓自颍川迁往陇西、安定等地。唐末已有韩姓迁至福建。据《固始县志》记载:“王审知为泉州刺史中源乱,乡人多来依之,如韩亻屋??等,赖以免祸。”又据有关学者证实,南宋建立以后,其浙江、江苏、湖北、安徽各地的韩姓,多为韩世忠支系子孙。从总的情形看,历史上,韩姓的主要繁衍分布地区仍以我国北方广大地区为主,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的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河北、辽宁等省地。而南方则以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福建等省分布为主。洪洞大槐树移民滕县韩氏一支始祖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滕县级索镇韩庄村;新河韩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迁居自山西洪洞迁居新河县杨家庄村;新河韩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新河县冯家庄村;曹县韩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曹县桃源南砦村;曹县韩氏另一支始祖讳平山,于明永乐二年九月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曹县韩寨,兄弟三人迁二留一,行二迁郓城,行一留山西,行三为讳平山;濮阳韩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北昌湖村;濮阳韩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徐镇大寨村;濮阳韩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这河寨村;濮阳韩氏另一支始祖兄弟五人,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清河头乡东大韩村、西大韩村;濮阳韩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海通乡韩家村;濮阳韩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柳屯镇韩村、文留镇韩李庄村;濮阳韩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七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梨园乡韩寨村;确山韩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确山县古城乡余家庄村;安阳韩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安阳县南流寺,迄今已传二十二世;汤阴韩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河南省汤阴县韩庄村;临汝韩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临汝县纸坊街村;焦作韩氏一支始祖讳天淑,为唐文学家韩愈二十二代孙,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焦作市东王封村;夏邑韩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三年自山西洪洞迁居夏邑县王集村;莘县韩氏一支始祖讳树堂领全家,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莘县大张家镇韩庙村;黄骅韩氏一支始祖同刘、马三姓,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黄骅市常镇西马连庄村;黄骅韩氏另一支始祖同孔二姓,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黄骅市官庄乡孔韩庄村;黄骅韩氏另一支始祖同张、岳三姓,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黄骅市齐家务乡后韩村;黄骅韩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黄骅市吕桥镇小韩庄村;黄骅韩氏另一支始祖讳周清,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黄骅市吕桥镇周清庄村;盐山县(黄骅县)韩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老鹳窝迁居盐山县羊工庄镇,迄今已传十二世;冀县韩氏一支始祖讳道享、讳道乾兄弟二人,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冀县徐家乡傅水店村,始祖本为于姓,迁来时改为张姓、韩姓;北京市平谷县韩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三年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居平谷县韩庄,后又分迁他乡者,迄今已五百余年;灵石韩氏一支始祖夫妇二人,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灵石县梁家焉乡温家岭村;丰县韩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丰县,兄弟八人,被迁者六人,分别迁往郓、鱼、郇、丰、沛、铜六县;磁县韩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河北省磁县淘泉乡韩庄村;滑县韩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滑县小寒村;清丰韩氏一支始祖讳茂,于明永乐二年春自山西洪洞迁居清丰县固城乡西张曹村;大城韩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大城县阜草乡韩庄、大广安乡小广安村;正定韩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正定县韩家楼村;安平韩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老鸹窝村迁居安平县;大城韩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大城县阜草乡韩庄、大广安乡小广安村;大城韩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大城县大童子乡小王都村;大城韩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大城县平舒镇韩裴庄村;阳谷韩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阿城镇韩海村;阳谷韩氏另一支始祖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郭店屯乡西韩庄村;东明韩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山东东明县韩堤口村;清丰韩氏始祖讳茂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河南清丰县韩家寨,后改名为西韩家村。生五孙尖、元、洪、友谅、温、尖公嗣居观音寨、和家寨、元公嗣居韩家寨,洪公嗣居韩家庄,友谅公嗣居大水坑;清丰韩、闵、黄、孟等姓各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河南清丰县南永固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