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版权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7,  sxhtdh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100353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太原

底部二维码

                

 

 

 

 

 

 

 

底部联系

电话
4000357118

传 真
0357-6658081

邮 箱
dhsbgs@163.com

地 址
山西省洪洞县古槐北路公园街002号

老家文化

于(yú)姓

分类:
姓氏介绍
来源:
2018/01/31 16:11
【摘要】
系承周武王,始祖为于阝叔。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二十八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于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于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元和姓纂》。〔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①源自姬姓。据《新唐书·宰

系承周武王,始祖为于阝叔。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二十八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于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

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

于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元和姓纂》。

〔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①源自姬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广韵》、《元和姓纂》记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后,大举分封诸候,其次子于阝叔的封国在于阝,于阝国故地在今河南沁阳县北部西万镇于阝邰村。于阝叔的后代就以封国名称于阝作姓,后来有部分于阝姓又把于阝字中的阝旁去掉,就成了于姓。后世汉族的于姓和于阝姓,在血缘上根本就毫无差别,统统都源自周武王的次子于阝叔。是为河南于姓,史称于姓正宗。②源自淳于氏所改。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唐贞观年间所定皇族七姓,有淳于氏。至唐宪宗李纯元和年间,复姓淳于为避皇帝的名讳,因纯与淳读音相同,就改为单姓于。至宋代,又有一部分于姓恢复淳于复姓。③源自他族改姓。据《路史》、《魏书·官氏志》记载,鲜卑族万忸于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行汉化改革时,改为汉姓于姓。

〔郡望〕于姓郡望主要有河南郡、东海郡、河内郡等。河南郡: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将秦代的三川郡改为河南郡。相当于今河南省境内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一带。治所在洛阳。

〔堂号〕于氏以东海、忠肃等为其堂号。忠肃堂:明朝忠臣于谦,任兵部尚书。瓦刺犯大同,英宗被俘。徐王呈力主迁都,于谦为了振兴国家,坚决反对。为了避免用英宗要胁中原,就拥景帝即位。打败瓦刺,中兴明朝,不料英宗回来后,听信谗言杀了于谦。以后才平反昭雪,谥“忠肃”。

〔堂联〕于姓的堂联:当代清官(于成龙);救时宰相(于谦)。瀛州望重(于志宁);廷尉门高(于公)。德卜门高(于定国);威隆节钺(于禁)。妙选瀛州(于志宁);勤劳土木(于谦)。青史标广德贞(于琮);红叶作良媒合(于)。帆影清江水;铃声碧草山(于邺诗中联句)。慎行大学士(于慎行);曼倩西平侯(于定国)。德及子孙,崇门容驷马(于公);功高家国,泰代出贤臣(于谦)。砥柱中流,独揽朱明残祚;庙容永奂,长赢史笔芳名(于谦联)。

〔名人〕九九版《辞海》收录于氏15例,《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于氏76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160例。于姓的历史名人西汉有承相于定国,为丞相,西平侯;三国时魏有名将于禁,为左将军;北周有太傅于谨;唐代有宰相于志宁、于琮;明代有民族英雄于谦,钱塘人,名相;清代有军机大臣于敏中。〔人口〕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于姓77311人,临汾市8589人,洪洞县1138人。

〔供橱〕于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一号供橱。〔家谱〕于姓的家谱有:《天津静海于氏族谱四卷》(南开大学);《山东即墨于氏族谱二卷》(吉林大学);《山东烟台于氏家谱不分卷》(山东烟台市图书馆);《江苏丰县于氏家谱六卷》(江苏丰县师在乡于王庄);《浙江兰溪于氏宗谱五卷》(浙江兰溪县严山乡);《湖北新州于氏宗谱六卷》(湖北新州县桃源乡熊店村);《于氏宗谱五卷》(北京图书馆);《于氏家谱二十卷首一卷》(北京图书馆);《于氏宗谱一卷》(四川仪陇县档案馆)。

〔字辈〕清光绪二十六年于炳坤修《于氏族谱》,江苏江都于姓一支字辈谱为:“谦恭孝友,仲福正昌。”

〔迁徙〕我国的于姓虽说源于周武王、淳于公及鲜卑三支,但追溯起来,姓氏的源流只有一个,即是黄帝的后裔。作为于姓的发祥地,最早应是在今河南沁阳县北部一带,而且发源于此地的于姓,后来成了于姓家族主要的组成部分。于姓的具体播迁情形,大致上,历代于姓主要是在我国北方以中原地区繁衍最为昌盛,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历代于姓名人的分布情形中略见一斑。魏晋南北朝之时,于姓才得以大举南迁东南广大地区。至隋唐时,于姓相继在北方形成了几处大望族。后经过漫长岁月不断地繁衍迁徙,终成为我国姓氏中的大姓之一。据有关史料统计证实,历代姓于是以今河南、山东、河北、湖北、黑龙江、山西、陕西、内蒙古、江苏、安徽、新疆等11个省、自治区为其主要的分布地区。可见,历史上,

于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洪洞大槐树移民赞皇于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赞皇县;新安于氏一支始祖讳大公,于明洪武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新安石井村;莘县于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莘县于庄村;莘县于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莘县庄和村;莘县于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莘县曹操营,后改曹营村;濮阳于氏一支始祖于清光绪三十四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新习乡后河村;濮阳于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柳屯镇于家村、梁庄乡东于周屯村;濮阳于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王称土固乡于庄村、濮阳县五星乡于屯村;濮阳于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十一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八公桥镇于王庄村;濮阳于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八公桥镇于家洼村;黄骅于氏一支始祖同刘、张、卞、杨五姓,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黄骅市黄骅镇,分五处立村,名于常村;黄骅于氏一支始祖同赵二姓,于明永乐四年自山西洪洞迁居黄骅市常郭镇于赵村;黄骅于氏一支始祖同宁二姓,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黄骅市滕庄子乡慈庄村;黄骅于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黄骅市齐家务乡卸甲庄村;黄骅于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黄骅市吕桥镇刘三庄村;赞皇于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赞皇县;无极于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县碾子村迁居无极县户村;宁河于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老鹳窝迁居宁河县丰台村;阳谷于氏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阿城镇于庄村;阳谷于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七级镇于庄村;阳谷于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七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安乐镇于营村;阳谷于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闫楼镇于便村;阳谷于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郭店屯乡于庄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