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版权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7,  sxhtdh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100353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太原

底部二维码

                

 

 

 

 

 

 

 

底部联系

电话
4000357118

传 真
0357-6658081

邮 箱
dhsbgs@163.com

地 址
山西省洪洞县古槐北路公园街002号

老家文化

苏(sū)姓

分类:
姓氏介绍
来源:
2018/01/31 16:14
【摘要】
系承昆吾氏,始祖为苏忿生。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四十一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苏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苏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元和姓纂》。〔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二:①源自己姓。据《苏洵族谱》

系承昆吾氏,始祖为苏忿生。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四十一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苏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苏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元和姓纂》。

〔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二:①源自己姓。据《苏洵族谱》、《元和姓纂》记载,相传上古高阳氏颛顼帝生子叫称,称有子叫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重黎为帝·火正,曰祝融,以罪诛,其后为司马氏。其弟吴回复火正,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长子叫樊,赐己姓,为昆吾国;次曰惠连,赐斟姓,为岑胡国;次曰,得彭姓,为彭祖;次曰来言,女云姓,为郐国人;次曰安,为?牲,曹姓,为曹国;次曰季连,为芈姓。六人者,皆有后,其后分为数姓。昆吾始姓己姓,其后为苏、顾、温、董。夏朝时,昆吾为诸侯伯,经商到周朝时其后裔有忿生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称之,封其食邑为苏地,称为苏忿生,后迁于温邑(今河南省温县西南)。春秋时,苏国被狄人攻灭,忿生的后裔就以邑名苏作为姓,其后居河内、扶风、武功。是为河南苏姓。②源自古代少数民族。据《汉书》记载,辽东乌桓汉武帝时附汉,有苏姓者;另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鲜卑族的复姓拔略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汉姓单姓苏。是为河南洛阳苏姓。

〔郡望〕苏姓郡望主要有武功郡、扶风郡、蓝田县,河南郡、河内郡等。武功郡:战国时秦孝公置武功县,治所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四十里,渭河南岸。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别置武功县于中亭川(在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北武功镇)。

〔堂号〕苏氏又以武功、扶风、蓝田、洛阳、芦山、嵋山等为其堂号。嵋山堂:宋代苏东坡,四川嵋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都是了不起的文学家,同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人称东坡父子“三苏”,有《三苏文集》传世。

〔堂联〕苏姓的堂联有:三苏望族(苏洵);五凤功巨(苏武);引锥刺股(苏秦);仗节全忠(苏武)。片言息争(苏琼);五教传诵(苏威)。若兰织绵(苏蕙);小妹工诗(苏小妹)。眉山三杰(苏洵);沧浪一亭(苏舜钦)。唐宋八家三席占(苏洵、苏轼、苏辙);指挥六国一身荣(苏秦)。北海牧羊不屈志(苏武);南天放鹤超然情(苏轼)。襟怀淡定天无二;气象光昌月是元(苏章)。瑞雪飞花,映中郎之节(苏武)。金莲绚彩,辉学士之文(苏舜钦)。一门父子三词客(三苏);千古文章四大家(苏门弟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苏曼殊撰联)。才名列大家,父子媲美;文章雄百代,乔子流芳(三苏)。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自题联)。青山有约常当户;秋水为神不染尘(苏轼诗联)。劝子勿为官所腐;知君欲以诗相磨(苏轼诗联)。无数云山供点笔;且将墨竹换新诗(苏轼诗联)。北客几人谪南粤;东坡到处有西湖(苏轼祠联)。

〔名人〕九九版《辞海》收录苏氏43例,《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苏氏159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223例。苏姓的历史名人周武王时有苏忿生任周朝司寇;战国有著名纵横家苏秦;汉代有爱国名人苏武,杜陵人,曾出使匈奴;又有苏建,杜陵人,为代郡太守;唐代有宰相苏味道,又有苏源明,武功人;宋代有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

〔人口〕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苏姓128266人,临汾市18813人,洪洞县3198人。

〔供橱〕苏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一号供橱。

〔家谱〕苏姓的家谱有:《江苏常州苏氏族谱十八卷》(江苏常州市图书馆(存卷1、2));《浙江鄞县鄞竹庄苏氏宗谱三卷》(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浙江宁波市档案馆);《安徽苏氏族谱四十八卷》(河北大学);《福建同安苏氏族谱不分卷》(福建师范大学);《河南太康苏氏家乘二卷》(人民大学);《湖北武昌苏氏宗谱□□卷》(武汉图书馆(存卷首1、2));《湖南浏阳苏氏武功五修族谱三十一卷首二卷末一卷》(湖南图书馆(存卷首、卷次));《广东苏氏族谱附武功书院世谱十卷附三卷》(广东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四川眉山苏氏族谱一卷》(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存九页))。

〔字辈〕清光绪十二年苏晋生等修《苏氏族谱》,陕西长安县苏姓一支字辈谱为:“洪华正昌佐,庆炳宗才贤,善成垂鸿章,绪克笃长。”

〔迁徙〕第一个以苏为姓的昆吾,是颛顼帝的后代,他们最初的发源地,是在今河北临漳西。到周朝初年,官拜大司寇的苏忿生被周天子封于河内,此后便成为当地一大望族。苏忿生之后迁入河南温县

西南。后因东周迁都于洛阳,故洛阳苏氏因苏氏入朝为官,不断地繁衍,后也成为一大望族。秦汉之际,已有苏氏迁入陕西省境的扶风、武功、蓝田等地,并逐渐成为当地望族。从历史上看,这一带地区后成了苏姓繁衍的主要地区,故汉到隋唐之际,苏姓名人也多出于此地。后子孙不断繁衍,遍布全国各地。今四川眉山的苏家,大致是在汉后由河内迁入蜀地,唐至宋时形成当地一大望族。而迁入陕西的苏姓,是有明确记载的:汉时苏姓随苏建迁入扶风。在汉武帝时,苏建因伐匈奴有功,曾被封为平陵侯。而此地东西邻近的正是后来苏姓繁衍的

望地———蓝田、武功、扶风。其中,以武功苏氏最有影响,后成为了我国许多地方苏姓的来源。魏晋之际,因北方连年战乱,苏姓族人也随中原士族,大举南迁。隋时,苏威迁居河南固始。唐初,已有族人自固始随陈元光入闽开基漳州。唐末,苏益随王潮入闽,遂定居同安,称为苏氏入闽始祖。据苏氏族谱及有关资料记载,这一支苏氏的播迁情形大致上是这样的:始于苏建,入居扶风,为平陵侯,死后葬于武功,是为武功人。苏建生有三子:嘉、武、贤。苏嘉为奉车都尉,世孙苏纯为南阳太守,封中陵乡侯。其子苏章为并州刺史,其后有子孙因官居赵州,称赵郡苏氏。苏章5世孙苏则为曹魏东平相,生有四子:恬、愉、遁、援。苏愉为晋尚书,苏遁8世孙为北周大行台度支尚书苏绰。其子苏威为尚书右仆射,因忠谏而为隋炀帝封为光州刺史,始为光州固始人。苏威之孙瑰,瑰次子诜,诜生纠,纠生晚,晚生益。苏益于唐末随王潮、王审知入闽,死后赠上将军、武安侯,葬于同安县,是为芦山堂同安苏氏始祖。生有三子:光谊、光谓、光诲。其中,长子苏光谊,唐时仕泉州左都统军使,五代时为参谋,子孙分布于今福建德化、永春等地;次子苏光谓,唐末为泉州右都军统使,其子孙主要分布于莆田一带。三子苏光诲,北宋时升为左卫将军,封武陵侯,子孙散居今同安一带。苏光

诲3世孙苏颂历任仁、英、神、哲、徽宗五朝宰相。苏颂生六子:熹、嘉、马同、诒、京、

携。其中苏京曾知丹阳,苏携曾通判庐州,其后子孙在南宋朝中多有仕官。其后裔也多散居江南各地。居广州等地的苏氏也是宋时由福建迁入的。至元明居于福建的苏姓族人也多有侨居海外的。从历代苏姓的迁徙情形看,苏姓是以分布今陕西、河南、河北、四川为最多,福建、广东次之。洪洞大槐树移民新河苏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新河县东顺城村;新河苏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新河县后沙洼村;濮阳苏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新惠村,后改名为濮阳县新习村;濮阳苏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五星乡苏楼村;清丰苏氏一支始祖讳敖,于明永乐十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清丰县苏二庄,迄今已传24世;宝坻苏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三年自山西洪洞广济寺迁居宝坻县八门城;太原苏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太原市马庄山头村;泊头苏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泊头市;大城苏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大城县臧屯乡苏庄村;阳谷苏氏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闫楼镇苏楼村;阳谷苏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石门宋乡苏楼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