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版权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7,  sxhtdh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100353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太原

底部二维码

                

 

 

 

 

 

 

 

底部联系

电话
4000357118

传 真
0357-6658081

邮 箱
dhsbgs@163.com

地 址
山西省洪洞县古槐北路公园街002号

老家文化

安(ān)姓

分类:
姓氏介绍
来源:
2018/01/31 16:20
【摘要】
系承安息王,始祖为安清,为我国当代第一百零九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安氏始祖为平阳府、洪洞县、赵城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安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风俗通·姓氏篇》。〔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①源自安息王之后。据《通志·氏族略》记载,东汉时期西域学者安

系承安息王,始祖为安清,为我国当代第一百零九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安氏始祖为平阳府、洪洞县、赵城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

安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风俗通·姓氏篇》。

〔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①源自安息王之后。据《通志·氏族略》记载,东汉时期西域学者安清,原是安息国王太子,后来“让政从佛”,来到中国,专心从事佛经的翻译工作,以安息的国名首字为姓。史称,安氏,安息王子入侍,遂为汉人,故其族出凉州。历史上的安息国在今伊郎高原东北部,是我国与西域交通、贸易的必经之地。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安氏源自姬姓。黄帝生昌意,昌意次子安,居于西方,自号安息国,复入中国,以安为姓。②源自唐代的昭武九姓。据《唐书》记载,唐代西域阿姆河、锡尔河两流域各氏族统称为“昭武九姓”,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和戊地。安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一带,其人与汉族同化后以安为姓。③源自南北朝后魏的代北鲜卑族复姓安迟氏所改。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时有代北鲜卑安迟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入中原后改汉姓为安姓。

〔郡望〕安姓的主要郡望有凉州、姑臧、武陵郡等。武陵郡:汉高祖初年(公元前202年)置,治所在义陵(今湖南省溆甫南)。相当于今湖北省西南部、湖南省沅江以西、贵州省东部及广西三江一带。

〔堂号〕安氏的主要堂号有剖心堂。剖心堂:唐朝太常侍乐工安金藏。有人诬告皇嗣要反。武后(则天)命酷吏来俊才鞫讯。金藏剖开自己的腹,指着自己的心,证明皇嗣不反。肠出而仆。武后用自己的辇把他拉进宫里,命御医抢救,整整一夜才苏醒过来。武后亲自看望,长叹不止。下令释放皇嗣,并封金藏为代国公。死后谥忠。

〔堂联〕安姓的堂联有:仙人食枣(安期生);乐工剖心(安金藏)。耻为夷子(安重荣);洗此胡儿(安禄山)。才堪济世(安同);学贯郡书(安德裕)。

〔名人〕九九版《辞海》收录安氏25例,《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安氏72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105例。安姓的历史名人汉代有安世高,又有安成,为太守;南北朝时,北魏有安同、安原父子;五代后唐有安重海,担任过兵部尚书;唐代有安门物,代国公安金芷,叛将安禄山;宋代有安刘,理宗淳四年进士,曾官淮南东路转运判官;元代有集贤殿大学士安,宰相安童;明代有诗人、画家安绍芳;清末有名太监安德海。

〔人口〕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安姓94121人,临汾市9542人,洪洞县315人。

〔供橱〕安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一号供橱。

〔家谱〕安姓的家谱有:《江苏无锡胶山安黄氏宗谱二十四卷》(北图);《江苏无锡安氏族谱不分卷》(河南图);《湖北浠水浠川安氏宗谱□□卷》(湖北浠水县博(存卷1、5));《贵州黔西水西安氏族谱不分卷》(中央民院);《安氏家乘拾遗一卷》(上海图);《安氏三先生遗稿》。〔字辈〕民国15年安广平修《安氏族谱》,四川广元安姓一支字辈谱为:“永元益绍景,友勇靖宝基”。濮阳安庄村安氏一支自八世起字辈谱为:“忠孝生祥耀,开元乾坤新,立功修崇尚,钦选润泽仁,惟靖延诗香,同嘉启贤伦。”

〔迁徙〕洪洞大槐树移民新河安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三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新河县东顺城官村;新河安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枕头村迁居新河县黄家庄村;濮阳安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晃安头村;濮阳安氏另一支始祖兄弟十一人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中原,黄河南五人,黄河北六人,其一支迁居濮阳市安庄村,后裔已繁衍数百里三十余村;濮阳安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文留镇安庄村、五星乡安家寨村;濮阳安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初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郎中乡晁安头村、胡状乡安寨村;莘县安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莘县张鲁回族镇营头村;武清安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居武清县王庆村;曲周安氏一支始祖讳宽,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曲周县安寨乡南召林村;睢州安氏一支始祖讳泰,原居睢阳,后寄居洪洞县,明洪武四年迁回睢州,生五子,长敬居睢,次浪居归德府,三恭居太康县,四义居河北真定,五肃居山东泰安州;大城安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大城县位敢乡西位敢村;阳谷安氏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定水镇安庄村;清丰县仙庄乡普马寨,马河乡后芦家;滑县四间房乡王道口、四间房、陈庄,白道口乡东安村、西安村;内黄县梁庄乡曹大屋,后河乡乜固、西安庄,后河乡大柴村、贾河,后河成布;沈阳市市里;河北省魏县回隆镇等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