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版权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7,  sxhtdh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100353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太原

底部二维码

                

 

 

 

 

 

 

 

底部联系

电话
4000357118

传 真
0357-6658081

邮 箱
dhsbgs@163.com

地 址
山西省洪洞县古槐北路公园街002号

老家文化

康(kāng)姓

分类:
姓氏介绍
来源:
2018/02/01 14:35
【摘要】
系承周武王,始祖为康叔封。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七十五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康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康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元和姓纂》。〔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①源自姬姓。据《姓苑》、《

系承周武王,始祖为康叔封。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七十五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康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康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元和姓纂》。

〔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①源自姬姓。据《姓苑》、《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周武王的同母幼弟,在武王取得天下后,被封于康地,故称康叔封。武王死后,成王嗣位,蔡叔、管叔、霍叔、三监联合武庚和东夷族反叛。周公旦东征,很快平定了这次反叛。之后,便大规模地分封诸候,并营建洛邑作为东都。周公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最后决定把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分封给颇有贤名的康叔,改封康叔为卫君,建立了卫国,都在今河南淇县,故康叔又称卫康叔。康叔治理殷民有功,做到了化敌为友,功在社稷。因此,被举为周朝司寇,他死后,被谥号为康,他的后裔便用封邑及谥号康为姓,是为河南康姓,史称康姓正宗。②源自古代少数民族姓氏。据《梁书》、《唐书》记载,汉朝时西域有康居国,汉朝在西域设置都护管理各种事务,康居国也派王子在河西应诏,因为滞留在当地沦为平民,后来就用故国名中的康作为姓。到隋唐时,这个位居中亚的国家仍然存在,被称为康国。因这一支后裔有居祁连山北昭武城,支庶分王各地,故有昭武九姓之称。如汉有康孟详、唐有康谦都是康国人。是为甘肃康姓。另据《隋书》记载,突厥亦有康姓。③源自匡、主二姓所改。据《宋史》记载,宋太祖名赵匡胤,姓匡的人为了避讳就改姓主。到了政和年间,因为普通人姓主有犯上的嫌疑,因此又改姓康。是为河南康姓。

〔郡望〕康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东平郡、会稽郡等。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区。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设京兆尹,下辖十二县,相当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以东至华县一带地区。

〔堂号〕康氏以京兆、会稽为其堂号。会稽堂:唐朝时候康志睦,身材魁伟,很会骑马射箭,官大将军。后来讨灭张韶,升平卢节度使。又平了李同捷的叛乱,加检校尚书右仆射,封会稽郡公。

〔堂联〕康姓的堂联有:少卿六畏(康澄);孝女三贤(康女)。明经登第(康希诜);驰射受封(康志睦)。东海名流(康子元);华山懋绩(康绚)。斯文在天地;至乐寄山林(康有为自撰联)。功盖三庆会;名成八阵图(康子林联)。长安第一手(康昆仓);德函列头名(康海)。莲蕊峰头传名远(康涛);景贤书院播惠长(康里脱脱)。驰誉明经,少小荣登科第(康希诜)。有声乐府,文词待诏金门(康伯可)。

〔名人〕《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康氏68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85例。康姓的历史名人三国时有著名高僧康僧会,汉有康播,江原人;南朝宋有康穆,为秦梁州刺史;金代有康赐,宁晋人,为监察御史;唐代河东节度使康承训,著名画家康萨陀,宋代词人康与之,元代戏曲家康进之,著名学者康显之。明初开国公康茂才,文学家康海;清代有康有为。

〔人口〕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康姓101220人,临汾市4418人,洪洞县593人。

〔供橱〕康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二号供橱。

〔家谱〕康姓的家谱有:《辽宁凤城康氏世谱一卷》(辽宁凤城县档案馆);《江苏泰县南沙康氏重修宗谱二十四卷》(辽宁图书馆);《浙江奉化连山康氏宗谱四卷》(浙江奉化县文化管理委员会);《福建塔山康氏家谱》(福建图书馆);《裕西康氏族谱》(洪洞县县志办公室)。

〔字辈〕据民国抄本《康氏族谱》,江苏如皋康姓一支字辈谱为:“本贞茂荣,安雍近智,吉贤端秀。”又有1999年由康全发编著的《康氏族谱》,裕西康姓一支字辈谱从六世排为:“圣田兆万全,广兴增富源。仁志礼怀信,鹏龙俊杰献。国显民庆贵,德才昌生权。”曹县康庄一支字辈谱从22世起为:“会宗庆序广,先训宜承长,根源本清秀,普照显荣光”。

〔迁徙〕康氏最早的发源地应该是康叔被封的卫国,当时的卫国在今河南省的东部、山东省的西部和河北省的西南部一带,其地幅员相当广大,成为当时大国。卫最初定都于朝歌,即在今河南省淇县东北,故后世的康姓最早应该是成长在这个地方。后来,传到卫文公之时,因被翟击败,靠齐的帮助迁都楚丘,今河南滑县东,从此成为小国;卫成公又迁都帝丘,今河南濮阳县西南的颛顼城。公元前254年为魏所灭,成为魏的附庸,后来秦战败魏国,将它迁到野王,今河南沁阳,作为秦的附庸。前209年为秦所灭。从上述屡次的迁都,亦不难看出康氏早期播迁的足迹。此外,在这期间,康叔的后代繁衍成了好几个姓氏,除了以谥号为氏的康姓之外,还有以国为氏的卫姓,乃至“本自卫之公族,以非正嫡,号庶氏”的庶姓等等。因此,康氏的兄弟之姓,也相当不少。自秦代,康姓开始向西、或向东继续繁衍播迁,以致后来在陕西、山东两省境形成了早期康姓两个大的族派,即古时京兆及东平一带的望族。魏晋之际,又有河西康居人以康为氏的后裔迁入华山蓝田,后也形成当地一大望族。至唐代,康姓已散居今河南、山东、陕西、甘肃、新疆、山西、河北、安徽等地。康姓南迁始于三国以前。唐初,又有康姓渡江南迁到江苏、浙江一带,据有关史料记载,唐玄宗时有灵州人康植因功被封于今江苏泰县,传至第三代康日知,因功封为会稽郡王,于是举家南迁浙江省绍兴县定居,后逐渐繁衍成了当地一大望族。此后南方各地之康姓宗族,多来自浙江绍兴。可见,我国江南大部分地区的康姓直接始祖无疑是来自宁夏灵州的康植了。宋初,洛阳康再遇为宋太祖立下开国战功,康氏自此显达当朝。其定居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一带的康氏,特别是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一带的康氏,其后子孙世代繁衍得也甚为庞大,后成为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康姓繁衍的主要来源,且与汉族没有多大的区别。另外,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以康字起头命名的县也相当不少。从历史上看,这似乎与康姓宗族的分布有很大的联系。洪洞大槐树移民裕西康氏一支始祖由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居裕州(河南方城),迄今已传十三世;莘县康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莘县杨二庄村;郓县康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郓县南赵楼乡南康庄村;郓县康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郓县陈坡乡康庄村;方城康氏一支始祖于康熙三十五年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居裕州(方城),迄今已传十三世;巩义康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巩义市康店村;蓟县康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三年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广济寺奉诏迁居蓟县东施古村;延庆康氏一支始祖于明建文四年自山西洪洞广济寺迁居北京市延庆县井庄村;丰县康氏一支始祖讳隋,于明洪武初年自山西洪洞迁居丰县北关三里庙,明朝中期至六世,康光再迁至丰北二十五里康家庙村;曹县康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居曹县康庄村,迄今已传六百余年;成安康氏一支始祖于明时自山西洪洞迁成安县沙窝村;束鹿康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束鹿县旧城;成安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成安县化店乡沙窝村;阳谷康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七级镇康庄村;阳谷康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八里庙郑街村;巩县康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河南巩县桥西村(后名康家店);山东康氏一支始祖讳命怀于明万历三十三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山东康庄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