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版权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7,  sxhtdh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100353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太原

底部二维码

                

 

 

 

 

 

 

 

底部联系

电话
4000357118

传 真
0357-6658081

邮 箱
dhsbgs@163.com

地 址
山西省洪洞县古槐北路公园街002号

景区动态

陶(táo)姓

分类:
姓氏介绍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02/01
【摘要】
系承陶唐氏,始祖为尧王。为我国当代第一百零六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陶氏始祖为平阳府、洪洞县、赵城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辽宁、黑龙江、山西等地。陶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风俗通·姓氏篇》。〔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①源自以职官为姓。据《元和姓纂》记载,周代有陶正,即管理陶器制作的官职。如有虞

系承陶唐氏,始祖为尧王。为我国当代第一百零六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陶氏始祖为平阳府、洪洞县、赵城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辽宁、黑龙江、山西等地。陶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风俗通·姓氏篇》。

〔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①源自以职官为姓。据《元和姓纂》记载,周代有陶正,即管理陶器制作的官职。如有虞思、虞阏父子相继为陶正,其后裔以官职名陶为姓。②源自陶唐氏之后。据《姓苑》记载,陶姓为陶唐氏之后。相传上古陶唐氏居于陶丘,陶丘故地在今山东省定陶县县境。一说居陶丘者以地名陶为姓。③源自古代殷商七族。据《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分封诸侯,分康叔以殷民七族,其中有陶姓,系以陶冶为职业者。陶冶,即指陶工与铸工。

〔郡望〕陶姓的主要郡望有济阳郡、丹阳郡等。济阳郡:晋惠帝(公元290—306年在位)时,将陈留郡之一部分设置济阳郡,南渡后废。故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一带。

〔堂号〕陶氏的主要堂号有五柳堂。五柳堂,或称“彭泽堂”:晋时陶渊明为彭泽令,性清高,不愿为5斗米折腰,作《归去来辞》归隐。在门前栽了5棵柳树,称“五柳先生”,陶潜为作《五柳先生传》。

〔堂联〕陶姓的堂联有:山中宰相(陶弘景);耐久道人(陶凯)。百梅咏就(陶复亨);五柳名高(陶渊明)。截发易酒(陶侃母);运甓习劳(陶侃)。寸阴珍昔日;一刻爱春霄(陶侃)。鹄寡兴悲,自甘独宿(陶婴);鸾胶待续,聊写相思(陶士冖禾殳)。八州良牧,建恢复之奇勋(陶侃);一代儒臣,开奠安之伟业(陶安)。

〔名人〕九九版《辞海》收录陶氏21例,《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陶氏102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118例。陶姓的历史名人东汉徐州有陶谦,丹阳人,为徐州牧;晋代有著名文学家陶渊明,诗人;征西大将陶侃,浔阳人,在军四十一年,位至八州都督,封长沙郡公;南朝有著名医药家、诗人、书法家陶弘景;明代有文学家陶宗仪,清代有宰相、诗人、医学家陶之典,又有陶南望,上海人,书法家。

〔人口〕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陶姓13574人,临汾市1191人,洪洞县79人。

〔供橱〕陶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二号供橱。

〔家谱〕陶姓的家谱有:《江苏溧水陶氏宗谱不分卷》(江苏溧水县云合乡下桥头村西塾里);《浙江泰顺池村陶氏族谱一卷》(浙江泰顺县文博馆);《安徽南陵陶氏宗变二卷》(安徽南陵县档);《江西南昌昌邑陶氏族谱一卷》(江西档);《湖北陶氏宗谱四十四卷》(武汉图);《湖南宁乡陶氏四修家谱九卷首三卷末一卷》(北图);《四川陶氏族谱五卷》(四川图);《无锡陶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镇江陶氏族谱六卷首末各一卷》;《会稽陶氏族谱三十二卷》。

〔字辈〕清光绪十八年陶昌祚续修《陶氏家谱》,天津陶姓一支字辈谱为:“滋尚谐钦,成华廷崇,丹谦。”清光绪三十一年陶琪等修《陶氏适常支谱》,江苏溧阳陶姓一支字辈谱为:“仁元应武德,酉映克懋鼎祖”。常州一支字行为:“自纯润曾,继振锡玉”。

〔迁徙〕洪洞大槐树移民民权陶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民权县陶庄,迄今其后裔已发展约五百人;修武陶氏一支始祖于明初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修武县南文案村,迄今已传15世,120余口户,120余口人;民权陶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初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民权县陶庄村;丰镇陶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丰镇县聚宝庄村;郧县陶氏一支始祖讳友闻,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郧县;滑县陶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滑县;阳谷陶氏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石佛镇陶楼村;南乐陶、霍、张、高、徐、蒋六姓各一支始祖于明万历年间自山西洪洞县分别东迁河南南乐县陶屯、霍屯、张屯、高屯、徐屯、蒋屯,1945年合并为一个行政村,称六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