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版权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7,  sxhtdh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100353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太原

底部二维码

                

 

 

 

 

 

 

 

底部联系

电话
4000357118

传 真
0357-6658081

邮 箱
dhsbgs@163.com

地 址
山西省洪洞县古槐北路公园街002号

老家文化

朱(zhū)姓

分类:
姓氏介绍
来源:
2018/02/02 11:37
【摘要】
系承曹安,始祖为邾子挟。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十四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朱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朱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元和姓纂》。〔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①源自曹姓。据《通志·氏族略》

系承曹安,始祖为邾子挟。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十四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朱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朱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元和姓纂》。

〔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①源自曹姓。据《通志·氏族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记载,相传上古颛顼帝有个孙子叫吴回,在帝·时为火正祝融。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女女贵为妻,生有六子,其中第五个儿子名安,曹姓,封在曹,曹地故址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南。周武王克商后,封弟弟振铎在曹国,称为曹叔振铎;改封曹安的苗裔曹挟在邾国,邾国故地在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称邾子挟。传至战国时被楚宣王灭掉,邾国国君的部分子孙就将国名邾中的阝旁去掉,用朱作为姓,是为江苏朱姓。②源自朱虎之后。据《姓氏急就篇》记载,朱虎为舜时大臣,其后裔有以朱为姓者。③源自他族、他姓改姓。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时期鲜卑族中的可朱浑氏,随魏孝文帝进入中原,定都洛阳后这两个姓都改为汉姓单姓朱,是为洛阳朱姓;另据《姓氏急就篇》记载,后汉有朱晖,是为先世宋微子启的后裔。春秋时,诸侯灭宋,其后裔有逃至砀者,改宋氏为朱姓。

〔郡望〕朱姓郡望有吴郡、沛郡、河南郡、风阳、丹阳郡、太康县、钱唐县等。沛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将原有的泗水郡改名为沛郡。相当于今安徽省淮河以北、西肥河以东及江苏省沛县一带地区。东汉时改为沛国,东晋复为郡。此外为汉高帝刘邦的老家。

〔堂号〕朱氏又以风阳、居敬、白鹿、折槛为其堂号。宋朝时候的大理学家朱熹,历史上称他是孔老夫子的继承人,他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所以称为“白鹿堂”。现在白鹿洞书院是国家级历史文物。他在讲学时主张“循序渐进、居敬持志”八个字地教学原则。循序渐进是在教学方法上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居敬持志”是教师不但教书,还要育人;不但言教,还要身教,教师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所以叫“居敬堂”。“折槛堂”的由来是汉代槐里令朱云,犯颜直谏的故事。当时奸臣张禹,欺君害民,作恶多端。但因为皇帝信任他,谁也不敢惹他。朱云却上朝奏本,请杀张禹。这一下触怒了皇帝,立即叫刽子手拉朱云到午朝门外去杀。朱云却面不改色,侃侃地向皇帝摆出张禹的罪恶事实,大讲诛奸臣才能保社稷的道理。刽子手来拉他去执刑,朱云却双手攀着金殿的门槛,道理还是讲个不完。像拔萝卜一样,刽子手用力拉朱云,朱云牢牢地攀着殿槛不松,结果把殿槛扳断了,刽子手和朱云都倒地上。皇帝被朱云的忠心和不怕强权的精神感动得醒悟过来,释放并奖励了朱云,把张禹交大理寺查办。过后大臣们要派工人修理殿槛,皇帝意味深长地说;“别修了!留着他可以使我时刻检讨自己,也勉励大家都要像朱云一样敢于向我提意见。”

〔堂联〕朱姓的堂联有:紫阳世泽(朱熹);白鹿家声(朱熹)。负荆勤读(朱买臣);折槛旌忠(朱云)。治推北海(朱邑);歌遍南阳(朱晖)。鸾台表直(朱敬则);鹿洞垂规(朱熹)。婺源著氏;徽国流芳(朱熹)。紫阳门第春光早;红日园林淑气新(朱熹)。夫人城原堪御寇(朱序);才女词几致贻讥(朱淑真)。一统江山明社稷(朱元璋);四书精典宋圣贤(朱熹)。爱民良吏称千载(朱邑);治学珠功注五经(朱熹)。太行浩气传千古;猛士如云唱大风(集朱德句联)。道通阐新传,洙泗真源今未坠;儒型重梓社,沧州精舍此从开(林则徐撰朱熹祠联)。玉海金山,表彦和器宇(朱异);琼林黄榜,大会状文章(朱缙朱希周朱国祚)。爱士礼贤,名戴太守(朱大志);淑人君宁,帝表司农(朱邑)。千树梅花百壶酒;一庄水竹数房书(朱彝尊)。几阁文墨暇;园林春景深(朱耷撰书联)。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朱自清自题联)。傍百年树;读万卷书(朱熹题白鹿洞书院联)。千古正学开河洛;万世斯文接鲁邹(朱熹祠联)。山河奄有中华地;日用重开一统天(朱元璋题联)。无贤不是朱门客;有子皆如玉树枝(朱庆余诗联句)。玉海千寻,探遍五经之秘(朱异);书楼万卷,博搜二酉之奇(朱昂)。

〔名人〕九九版《辞海》收录朱氏111例,《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朱氏586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840例。朱姓的历史名人战国时魏国有勇士朱亥,大梁人;西汉有名臣朱买臣;东汉有大司空朱浮;唐代有宰相朱敬则;宋代有朱熹,理学家;清代有朱亮祖、朱一贵,台湾义军首领,号中兴王。

〔人口〕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朱姓134932人,临汾市25309人,洪洞县2107人。

〔供橱〕朱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二号供橱。

〔家谱〕朱姓的家谱有:《北京大兴朱氏家乘五卷》(上海图书馆);《河北抚宁朱氏谱图一幅》(河北抚宁县上庄坨乡未村);《上海南汇周浦朱氏家谱不分卷》(北京图书馆辽宁图书馆吉林大学上海文化管理委员会江苏镇江市博物馆);《江苏南京金陵朱氏家谱不分卷》(上海图书馆);《浙江杭州紫阳朱氏武林派宗谱十二卷首二卷》(北京图书馆南京市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存卷1—4、9—12));《安徽滁县菱溪朱氏族谱不分卷》(远宁图书馆);《福建平和朱家族谱》(台湾);《湖南桂阳蓝田朱氏通谱十卷首二卷末一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广东番禺朱氏族谱不分卷》(广东中山图书馆)。〔字辈〕清光绪二十六年朱德祯纂《朱氏支谱》,湖北随州朱姓一支字辈谱为:“绣女贵一言鼎,日师朝之俊,祖德本绵长,家声思丕振。”续修字辈谱为:“久大规模定,流传万世盛,华国有文章,经济从先圣。”又起1925年朱云章编《朱氏族谱》,广东两岳朱氏字辈谱为:“明儒业以训世传家,诚正修斋,徽国清芬贻泽远;仰祖谟之承先启后,名贤忠义,岳山光大肇基弘。”又1928年朱澄俭修《朱氏族谱》,上海朱姓一支字辈谱为:“铉国岳承德,铭之朝文增,锡澄树耀培。”又清光绪二十年朱朝检修《朱氏新族谱》,江苏金陵朱姓字辈谱为:“耀云廷日国慎家,肇启朝岳方庆德。”又清光绪二十九年朱贻泰修《朱氏家谱》,江苏建阳朱姓一支字辈谱为:“世应国云德,明律敬滋松,浩棠潮朴勋,绍仁贻荣圣。”明朝朱氏“东官系”(朱允炷)世字辈谱为:“允主遵祖训,钦武大君姓。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迁徙〕朱姓发祥地有两个,即今河南、安徽间地及江苏省境。其中江苏省境的这一支朱姓,后来成为了我国南方朱氏家族的主要来源,故朱姓以吴郡为最望。朱姓历史上实际一直就是我国南方的大姓之一,故朱氏家族历代名人也多出于此地区。朱氏家族繁衍迁徙有两个重要时期,即魏晋南北朝及元明。魏晋以前,朱姓已繁衍到北方河南、山东、安徽等主要地区。此后因“永嘉之乱”,中原士族大举南迁,朱姓也不例外。北方朱姓的南迁,使得南方的朱姓更加庞大,人数也急剧增加,以致至南北朝时,朱与张、顾、陆成为我国江南四大姓氏。至南宋朱熹,他原籍为安徽婺源人,后迁居闽南,其族系号称“紫阳本派”,散居闽、粤等地。自朱元璋创建明朝,朱氏贵为国姓,族大势盛,于是便改濠州为凤阳,其后族人立“凤阳”为堂号。总之,唐、宋之前,朱氏家族已广播于我国的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河北、江西、福建等地,明代以后已遍及全国各地。洪洞大槐树移民滕县朱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初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滕县陶管镇朱庄村;曹县朱氏一支始祖讳广,于成化元年自山西洪洞白圩湾迁居曹县朱屯村;温县朱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初迁居温县平皋村;濮阳朱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朱寨村;濮阳朱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小寺上村;濮阳朱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鲁河乡朱家庄村、梨园乡朱寨村;濮阳朱氏另一支始祖于清顺治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胡状乡东草庙村;清丰朱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清丰县朱家庄(今朱潘庄),其后裔主要居住朱潘庄,迄今已传25世;濮阳朱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末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八公桥镇朱油坊村;濮阳朱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十一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八公桥镇朱家庙村、朱家寨村;濮阳朱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白土罡乡朱庄村;枣庄朱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枣庄市朱庄村;长垣朱氏一支始祖讳十老,系兄弟十人,元顺帝时自山西洪洞迁居长垣县东南五十里大王寨西首朱家口村;莘县朱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平阳府洪洞迁居莘县燕店乡朱家行村;肃宁朱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老鹳窝迁居肃宁县刘家村;无极朱氏一支始祖于明靖难之役后自山西洪洞迁居无极县朱家庄村;蓟县朱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三年自山西洪洞广济寺奉诏迁居蓟县东赵各庄村;怀柔朱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九年自山西洪洞迁居北京市怀柔县七道河村;集宁朱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集宁市平地泉村;肥城朱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肥城县西湖屯镇;太康朱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太康县邓禹台村;安平朱氏一支始祖于明朝自山西洪洞老鸹窝村迁居河北省安平县庄窠头村;阳谷朱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阿城镇朱楼村;阳谷朱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石佛镇朱庄村;阳谷朱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郭店屯乡西朱村、东朱庄村;阳谷朱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大布乡朱庙村;阳谷朱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十五里园镇朱万一村;阳谷朱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七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十五里园镇朱坊村;清丰朱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河南清丰县固城乡朱潘生村,后嗣繁衍至孟轲、草庙、朱小汪、大什字、纸坊、苏二庄、清丰北街、邢庆和、潘武家庄、后杨楼、朱林子、车川口、大村、仙庄、豆固、永固等地;长垣朱氏一支始祖兄弟十人于元朝顺帝时自山西洪洞县东迁,后一人返归招侍祖宗,其余九人迁入内地,十老祖迁居河南长垣县东南五十里大王寨西首朱家口村、朱家口朱氏历次迁出之宗家略如下:东、西蒿寨是明洪武驱元时,避兵而迁入,经历几处后落蒿寨、兰考、朱庄,八世祖仲启公亦系明代迁出,东河集、总管集之始祖即九世祖金监系明朝中期迁入两村。长兴寨十三世祖邦藩亦于明代迁出。李庄、春亭系十九世祖宗望公于明代迁入。至于其它宗家皆于明清两代洪水泛滥,兵荒马乱之际迁徙他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