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版权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7,  sxhtdh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100353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太原

底部二维码

                

 

 

 

 

 

 

 

底部联系

电话
4000357118

传 真
0357-6658081

邮 箱
dhsbgs@163.com

地 址
山西省洪洞县古槐北路公园街002号

老家文化

陆(lù)姓

分类:
姓氏介绍
来源:
2018/02/02 14:49
【摘要】
系承颛顼帝,始祖为陆通(季达)、陆终。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七十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陆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陆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元和姓纂》。〔姓源〕其姓源主要有四:①源自陆终之后。

系承颛顼帝,始祖为陆通(季达)、陆终。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七十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陆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陆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元和姓纂》。

〔姓源〕其姓源主要有四:①源自陆终之后。据《元和姓纂》记载,相传上古颛顼帝的孙子吴回在帝尧时任火神祝融,他有个儿子名终,因其封地在陆乡,所以叫陆终,他的后裔有以陆为姓者,是为山东陆姓。②源自妫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相传上古舜王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得姚姓,又因曾住在妫氵内河边,后代又称妫姓。西周初年,有妫满,建立陈国,传至十代孙有叫陈完的,受封于田,又叫田完,田完的嫡系孙即齐宣王的小儿子通,字季达,被分封在平原县陆乡,也就是古代部落首领陆终统治的地方,于是就以地名陆作为姓。是为山东陆氏,史称陆姓正宗。③源自以国名为姓。据《风俗通义》、《陈留风俗传》记载,春秋时的陆浑国,是一支名为陆浑之戎居于伊川而得名。这支陆浑戎是允姓戎的别部,他们最早活动在陕、甘、川三省交界的若水流域,西周初迁到陕西秦岭以北,西周末迁到陕、豫交界的崤山、熊耳山一带,后又被秦、晋两国强行迁到洛阳以南的伊河流域,公元前525年被晋所灭,亡国后的陆浑之遗民按照汉人的习惯以国为氏,称陆姓。④源自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的三字姓步陆孤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单姓汉姓陆,与穆、奚、于、贺、刘、娄、尉为北人八族。这一支陆氏发源于今河南洛阳一带,后也形成当地一大望族。

〔郡望〕陆姓的郡望主要有河南郡、吴郡、颍川郡、平原郡、河内郡等。河南郡:汉高帝置河南郡。相当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堂号〕陆氏的堂号主要有河南、平原、河内、吴郡、忠烈、黜霸等。忠烈堂:南宋左丞相陆秀夫,誓不降元,立益王于福州。元兵破崖山,秀夫从容仗剑驱妻、子蹈海死。然后负帝投海殉国。

〔堂联〕陆姓的堂联有:河北三虎(陆景、陆机、陆晔);洛下双龙(陆机、陆云)。剑南万卷(陆游);云间二龙(陆机、陆云)。唐推内相(陆贽);清著循声(陆陇其)。鹅湖学派(陆九龄);莲社高风(陆修静)。烟波一叟(陆龟蒙);桑艹宁半旗(陆羽)。朝来色艳芦江桔;春到香分陇阪梅(陆凯)。望出河南;源自陆乡。养心虽若冰将释;忧国犹虞火未然(陆游诗句联)。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诗句联)。身为野老己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陆游诗句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陆游诗句联)。顾渚一瓯春有味;东风百里雪初晴(陆润庠自题联)。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陆机诗联句)。玉管漫吹秋月白;红牙曾对绮筵新(陆圻诗联句)。书目藏三洞(陆静修);文苑号二陆(陆机、陆云);新语称善论(陆贾);伯言拜将军(陆逊)。赠梅明友爱(陆机给范晔诗、首);怀木表孝心(陆绩)。

〔名人〕九九版《辞海》收录陆氏47例,《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陆氏266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448例。陆姓的历史名人西汉有政治家陆贾;晋代有文学家陆机、陆云;三国吴有名将陆逊,为辅国将军,又有陆抗;宋代有诗人陆游、理学家陆光渊;清初有陆世仪,太仓人,研究理学。

〔人口〕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陆姓13057人,临汾市899人,洪洞县71人。

〔供橱〕陆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二号供橱。

〔家谱〕陆姓的家谱有:《上海云间陆氏家乘四卷首一卷》(上海松江县抄家物资办公室(存卷首卷1));《上海云间珠溪陆氏谱牒不分卷》(人民大学上海文管会);《上海陆氏世系表不分卷》(上海嘉定县博物馆);《江苏淮安山阳陆氏族谱八卷》(北京图书馆);《江苏泰县海陵陆氏族谱十四卷首一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江苏武进晋陵陆氏宗谱十二卷》(河北大学);《江苏无锡锡山青圻陆氏世谱八卷》(上海图书馆)。

〔字辈〕清道光十一年陆普辶西编《陆氏宗谱》,江苏吴江陆姓一支老派字辈谱为:“传家惟孝友,华国本诗书。”新续字辈谱为:“鼎亨延世祚,恒业守丕基”。

〔迁徙〕陆姓虽发祥地较多,但历史上,发源于今山东省境的陆氏及由鲜卑族三字姓步陆孤氏所改单字汉姓陆氏成了后来陆姓发展的主流。其中鲜卑族复姓步陆孤氏在北魏孝文帝时改姓陆氏后,遂以河南洛阳为郡望。魏晋以至隋唐,自陆俟起逐渐成为北方一个累世显贵的大族。从陆姓大致繁衍的情况看,历代陆姓是以今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六省为其主要分布地区。其分布于这些地区的陆姓族人,也多为陆通之后。陆姓很早就称盛于江、浙一带。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陆通有子陆发,仕齐为大夫,死后谥恭侯;陆发有二子:陆万、陆皋。陆万生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令、豫单都尉,深得吴人爱戴,死后葬于胥屏亭,子孙遂为吴郡吴县人。其后子孙不断繁衍,至陆闳时,在东汉初年任颍川太守、尚书令,有三子:印、温、桓,号颍川支;陆桓,字叔文,生陆续,陆续有三子:陆稠、陆逢、陆褒。陆稠后任荆州刺史,子孙因官为望,另分荆州支;陆稠次子陆肃任丹徒令,子孙又分为丹徒支;陆稠之弟陆逢,汉尚书仆射,乐安侯,有五子:涉、表、琼、吴、招。后衍分为陆氏乐安支,陆逢之子陆表,生陆穰,陆穰生陆恢,西晋谏议大夫,又分谏议支;陆褒第3子陆纡,字叔,吴城门校尉,有五子。其后再分为鱼圻支、太尉支等,又长沙太守陆英次子陆欢,晋中书侍郎,号侍郎支。汉末三国鼎立时对位于江东的东吴来说,陆氏人才辈出。自孙权麾下那位大将陆逊开始,他的儿子陆抗,两个孙子陆机和陆云,都是当时显赫的人物,可见陆姓在此地的昌盛。到了南北朝时期,南北方各地的陆姓阵容都得到了更大规模的发展。洪洞大槐树移民平定陆氏一支始祖原籍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明代随父赴四川,运饷遇难,由蜀至蒲,由蒲至洪洞,由洪洞迁居平定县归广阳都五甲,派系繁衍在城支、上庄支、辛兴支等;范县陆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范县陆集村;博爱陆氏一支始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博爱县司家寨村;昌平陆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居北京市昌平区孙河村;镇番陆氏一支始祖讳斌,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甘肃省镇番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