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版权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7,  sxhtdh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100353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太原

底部二维码

                

 

 

 

 

 

 

 

底部联系

电话
4000357118

传 真
0357-6658081

邮 箱
dhsbgs@163.com

地 址
山西省洪洞县古槐北路公园街002号

老家文化

蔡(cài)姓

分类:
姓氏介绍
来源:
2018/02/02 15:54
【摘要】
系承周文王,始祖为蔡仲(姬胡)。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四十四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蔡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蔡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元和姓纂》。〔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二:①源自女吉姓,为黄帝

系承周文王,始祖为蔡仲(姬胡)。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四十四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蔡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蔡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元和姓纂》。

〔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二:①源自女吉姓,为黄帝支裔。据《国语·晋语四》记载,黄帝二十五宗,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任、荀、箴、僖、女吉、儇、依。女吉氏封于燕,女吉氏又分为阚、严、蔡、光、鲁、雍、断、须密等八氏。古时燕地大致在今河北省北部地区。是为河北蔡姓。②源自姬姓。据《史记》、《元和姓纂》、《姓氏考略》、《通志·氏族略》记载,蔡本来是周文王第五个儿子蔡叔度的封国名。周武王死后,继位的周成王年幼,周公旦临朝摄政。管国国君管叔和蔡国国君蔡叔及霍国国君霍叔怀疑周公旦对成王不利,就挟持武庚发动了叛乱。周公以周成王的名义讨伐他们,杀掉了管叔,放逐了蔡叔、霍叔。蔡国国君蔡叔度死后,他的儿子胡痛改前非,修身养性。周公闻知此事后,就举荐胡任鲁国的卿士。后来周公把胡治理鲁国的功绩举报给周成王,周成王又把胡公封到蔡地,称蔡仲,爵位为侯。春秋时,因常受楚国的逼迫,多次迁移。蔡平侯时迁新蔡,称上蔡;昭侯迁州来,称为下蔡。蔡国传三十二代历二十六君,立国六百多年,公元前447年被楚国灭掉。子孙散居秦、晋、齐等国,蔡国国君的后裔就以国名蔡作为姓。

〔郡望〕蔡姓郡望主要有济阳郡。济阳郡:晋惠帝(公元290—360年在位)时,从陈留郡分出一部分设济阳郡。在今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处。

〔堂号〕蔡氏以济阳、九峰、龙亭等为其堂号。九峰堂:宋朝蔡仲默,少年时跟朱熹学习。才30岁就放弃科举,专攻理学。隐居在九峰,人们称他“九峰先生”。

〔堂联〕蔡姓的堂联有:纸造桂阳(蔡伦);桥留松荫(蔡襄)。经重石渠(蔡千秋);孝隆东阁(蔡顺)。理学传程朱之脉(蔡元定);著述授谷梁之书(蔡千秋)。西山先生,三世劬学(蔡元定);中郎爱女,六岁知音(蔡邕)。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蔡锷祠联)。琴声字体中郎业(蔡邕);荔谱茶笺学士风(蔡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芝草无根醴泉无源(蔡之定书联)。耒将兰气冲皇泽;去引星文捧碧空(蔡希周诗联句)。芳池月映;故宅风存(蔡伦祠联)。宾客填门,倒履迎王粲(蔡邕);士卒分赐,布衣乏私财(蔡遵)。

〔名人〕九九版《辞海》收录蔡氏33例,《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蔡氏195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249例。蔡姓的历史名人战国时秦有相国蔡泽;东汉有造纸发明家蔡伦,桂阳人,字敬仲,和帝时为中常侍,又有女诗人蔡文姬,又有蔡于秋,沛人,字少君,为谏议大夫。宋代有画家蔡润,太师蔡京,学者蔡沈。

〔人口〕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蔡姓38187人,临汾市4737人,洪洞县200人。

〔供橱〕蔡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二号供橱。

〔家谱〕蔡姓的家谱有:《全国河南始祖蔡氏开派各省通谱二卷》(北京图书馆辽宁图书馆吉林大学);《山西平定蔡氏族谱不分卷》(人民大学);《辽宁凤城蔡氏家谱一卷》(辽宁凤城县档);《上海蔡氏家谱稿一册》(上海文化管理委员会);《江苏常州蔡氏宗谱十六卷》(人民大学);《江苏武进毗陵蔡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北京图书馆);《江苏无锡板村蔡氏义派支谱十卷另一卷》(北京图书馆);《江苏无锡蔡氏宗谱不分卷》(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江苏镇江润东蔡氏族谱十卷》(浙江图书馆);《江苏扬中蔡氏家谱□□卷》(江苏扬中县)。

〔字辈〕清光绪七年蔡廷槐纂《蔡氏宗谱》,广东罗定蔡姓一支字辈谱为:“世伯日克,七念万丈,昌能亮性,彦诚国于,卿士善奕。”清嘉庆二年蔡城子《蔡氏家谱》,兰考蔡姓排字从十七世字辈谱为:“常之希化普,尚成广治勤,本自昭金锡,乃尔庆锦鸿,安修同延世,钦宪建家祥”。

〔迁徙〕蔡氏得姓之初,主要是繁衍于现在河南省境。其间因受楚国所逼,几度迁徙。后迁徙到下蔡,也就是今安徽凤台县的地方。可见蔡氏一开始就踏上了迁徙的征途。也正因为如此,虽然最终没有逃脱被楚灭国的命运,他们的后裔自散居今湖北、陕西、河南、山西、山东等地以后,世代不断迁徙繁衍,终成为了我国一个族大人众的姓氏。蔡姓汉唐之际,主要繁衍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且以河南、山东等地为其繁衍的主要地区。魏晋南北朝之时,其地蔡氏家族世代累官显赫,形成当地一大望族,即济阳郡望。故南北朝乃至隋代这段时期,蔡姓名人也多出自该郡。蔡姓南迁早于汉代,大举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再一次的大举南迁为唐时的黄巢起义期间。其南迁多出自河南蔡氏。据浙江《河南祖蔡氏通谱》记载,秦汉之时,聚而复合,合而复涣,其间四布而不可纪矣。传之唐太宗,奏天下谱谍,退新门,进旧望,右膏粱,左寒微,合一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而蔡氏首称焉。其子孙散处四方,有迁姑苏云间,有迁于永川、琴川者,徙于晋陵、徐州者,徙于广信、福州者,皆河南之派也。蔡姓入闽者,始于唐初,有从开基漳州圣王陈元光入闽,避漳、浦两地。唐末又有蔡姓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开基漳州、同安、兴化等地,其后再传至广东的梅州、广州等地。其先均为世居今河南光州固始人。宋时,是蔡姓在我国南方繁衍又一个重要的时期。据《德清蔡氏通谱》记载,始祖蔡源,河南汝宁府新蔡县人,宋崇宁二年癸未进士。政和间任秘书郎,直焕章阁学士,娶宋徽宗之长公主。建炎初,避金乱,护驾南渡,侨居于杭。是为入杭一世祖。又据该谱记载,蔡源生三子:维孟、继孟、承孟。其中,长子维孟,徙居洞庭湖;次子继孟,徙居湖之乌程;三子承孟,徙居湖之清德。三子皆接受父训不能灭金复宋,皆不做官。其后代或迁安徽凤阳、亳州,或迁福建、广东等地。可见此时南迁入江南的蔡氏,也多出自河南蔡氏。明、清以后,蔡姓便播及全国大部分地区。洪洞大槐树移民兰考蔡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河南祥符县,又移仪封县,乾隆四十六年黄河陷城,地界籍贯归并兰考县蔡城子,历数至今约四百余年;莘县蔡县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莘县务庄村;濮阳蔡氏一支始祖于明成化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徐镇蔡吉村;濮阳蔡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初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子岸乡中子岸村;武清蔡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老鹳窝迁居武清县北蔡庄村;汉沽蔡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天津市汉沽区蔡家堡村;延庆蔡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三年自山西洪洞迁居北京市延庆县千家店村;邯郸蔡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率四子迁居于邯郸县左西村,次子迁居磁县吴庄村,三子迁居成安县向阳村,四子迁居磁县南开河村;大城蔡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初年自山西洪洞迁居大城县郑家村乡北蔡村、南蔡村;成安蔡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成安县蔡庄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