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版权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7,  sxhtdh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100353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太原

底部二维码

                

 

 

 

 

 

 

 

底部联系

电话
4000357118

传 真
0357-6658081

邮 箱
dhsbgs@163.com

地 址
山西省洪洞县古槐北路公园街002号

老家文化

申(shēn)姓

分类:
姓氏介绍
来源:
2018/03/05 16:12
【摘要】
系承炎帝,始祖为伯夷、申吕。为我国当代第一百二十三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申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申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周朝《世本》。〔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二:①源自姜姓。据《元和姓纂》、《史

系承炎帝,始祖为伯夷、申吕。为我国当代第一百二十三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申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申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周朝《世本》。

〔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二:①源自姜姓。据《元和姓纂》、《史记》、《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据传,商代孤竹君长伯夷的后裔曾居于陕西、山西间。周宣王时,一部分被东迁,分封于谢(今河南南阳),建立申国。春秋初,申国为楚文王所灭。其后裔子孙以国名申为姓,称申姓。其留在原地的部分,称西申,或称申戎,也叫姜氏之戎。西周末年曾联合犬戎攻打周朝,后为秦国所灭,子孙亦以申为姓。②源自炎帝之后。据《元和姓纂》记载,炎帝后裔有封于申地者,称申吕。申邑故地在今上海市境。黄埔江称春申江,简称申江,申吕在申地建立了申国,为伯爵,世称申伯吕。后申国灭,其后裔以国名申为姓。

〔郡望〕申姓郡望主要有琅邪郡、魏郡。琅邪郡:春秋时为齐国琅邪邑。越王勾践曾迁都于此。秦朝初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置琅邪郡。相当于今山东省东南部胶南县、诸城县、临沂县一带。

〔堂号〕申姓的主要堂号有鲁诗堂、忠孝堂。忠孝堂:春秋时,白公胜叛,把左司马申鸣的父亲逮了去威胁申鸣。申鸣说:“我原是父亲的儿子,现在是王的臣,怎么能不做忠臣呢?”于是不顾父亲安危,一战而杀了白公胜。申鸣的父亲也被白公胜杀了。楚王奖励申鸣。申鸣说:“我吃了国家俸禄,遇国家有难,如果躲避,那就不是忠臣了。现在国难平了,但我的父亲因为我,而被敌人杀了。我如果活下去,那就不是孝子了。”说罢,自刎而死。真是忠孝双全!

〔堂联〕申姓的堂联有:通学得传,洵圣门贤哲(申枨);文武是宪,实周家翰蕃(申伯)。真理学从五伦做起;大文章自六经分来(申涵光自题联)。霜添柏树冷;气拂桂林寒(申堂木旬诗句联)。文武是宪(申伯);黄老为宗(申不害)。安邦伟业(申包胥);戡乱宏才(申香)。耆硕神仙(申秦芝);状元宰相(申时行)。茅束悲歌于申后(申后);蒲轮见迎于培公(申公)。

〔名人〕九九版《辞海》收录申氏8例,《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申氏43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85例。申姓的历史名人春秋战国时,晋国有申书,鲁国有申丰,郑国有申侯,楚国有申叔时、申包胥,韩国有申不害,著《申子》书;汉代有申朔,苍梧人,为九真都尉;西汉经学家申培;南朝宋骁骑将军申坦;五代十国时吴国有申渐高,乐工,善吹笛;明代有申相,长治人,医学家;清代诗人申涵光。

〔人口〕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申姓116747人,临汾市12249人,洪洞县4736人。

〔供橱〕申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二号供橱。

〔家谱〕申姓的家谱有:《江苏苏州申氏世谱□□卷》(江苏苏州市博(存卷2—10));《江苏苏州申氏世谱八卷首一卷》(北图吉林大学江苏苏州市图江苏苏州市博);《江苏苏州申氏谱系略不分卷》(清)申氵睿等纂修清同治十年(1871)长州申氏赐闲堂稿本。(复旦大学钞本北图(二部)历史所江苏苏州市图江苏苏州市博);《湖南邵阳申氏受族再续族谱□□卷》(湖南图(存卷首));《申氏谱系略不分卷附条规一册》。

〔字辈〕清同治十三年申祖淦撰《申氏谱系略》,江苏武进申姓一支字辈谱为:“时用芳允,泽世宏昭,祖范丕显”。濮阳区东白仓村申氏一支字辈谱为:“侗自令好含永克,万元伸存云鸿志,百世文明乐大同,德光祺瑞庆丰昌,隆祥裕泰寿安康。”

〔迁徙〕洪洞大槐树移民涉县申氏一支始祖讳任道,兄弟十八人,姐妹六人,本潞城县大贡村人,明初变乱迁移山西洪洞县,次迁河南涉县段曲村;濮阳申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申家寨,后改名为靳赵寨村;莘县申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莘县申官目村;莘县申氏另一支始祖原为曰姓,明初自山西洪洞迁民时改为申姓,迁居莘县张寨乡申庄村;濮阳申氏一支始祖讳侗,于明洪武初年奉诏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广济寺迁居大名府魏县申家屯村,后又迁居东白仓村,迄今已传二十三世;濮阳申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柳屯镇枣棵村、梨园乡申庄村;濮阳申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户部寨乡申庄村;濮阳申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王助乡靳赵寨村;平谷申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居北京市平谷县大杜社村;大城申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大城县王文镇申王文村;大城申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大城县大漂流乡申王台村;阳谷申氏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安东镇申洼村;阳谷申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安乐镇大申庄村;魏县申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初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直隶大名府魏县申家屯。清康熙中期,申家屯侗丰公移居濮阳市区东白仓村;内黄申氏一支始祖于1371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井店乡元卜村,1942年又迁居河南内黄县二安乡小槐林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