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版权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7,  sxhtdh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100353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太原

底部二维码

                

 

 

 

 

 

 

 

底部联系

电话
4000357118

传 真
0357-6658081

邮 箱
dhsbgs@163.com

地 址
山西省洪洞县古槐北路公园街002号

老家文化

曾(zēng)姓

分类:
姓氏介绍
来源:
2018/10/25 15:43
【摘要】
系承夏禹,始祖为曾巫(太子巫)。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三十八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曾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江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曾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元和姓纂》。〔姓源〕其姓源自姒姓。据《姓氏考略》、

系承夏禹,始祖为曾巫(太子巫)。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三十八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曾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江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曾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元和姓纂》。

〔姓源〕其姓源自姒姓。据《姓氏考略》、《世本》、《元和姓纂》记载,相传上古舜帝时,颛顼帝的孙子崇伯鲧的妻子因梦见流星陨地变成神珠薏苡,他吃了薏苡后,便怀了孕而生下大禹,故舜帝便赐禹姒姓。到夏禹的五世孙少康中兴了夏朝以后,便把自己最小的一个儿子曲烈封于曾阝地,曾阝地故址在今山东苍山县境,曾阝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鲁襄公六年即公元前567年,莒国灭掉了曾阝国,怀着亡国之痛的曾阝国太子巫,就出奔到附近的鲁国去作了官,并把原来国名曾阝中的阝去掉,表示离开了故城,遂以曾为姓。曾氏家族比较纯正,长久以来没有外姓冒姓的记录。现在的中国曾姓,都是一脉传自春秋时代的曾阝国太子巫,系出夏禹,名符其实的四千多年前就是一家。对于同姓联婚,曾氏家族是被严格禁止的。

〔郡望〕曾姓郡望主要有天水郡、鲁郡、庐陵郡、鲁阳县等。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初置。相当于今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地区。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

〔堂号〕曾氏以鲁阳、三省等为其堂号。三省堂:孔子弟子曾参(非常注意修身的工夫,每天从几个方面检查自己:(1)为人做事有没有尽到心呢?(2)和朋友交,有没有失过信呢?(3)老师教的东西,有没有复习好呢?

〔堂联〕曾姓的堂联有:南丰撰史(曾巩);西府迎亲(曾公亮)。酒肉养志(曾参);童冠咏歌(曾点)。舞雩逸致(曾点);坟典淹通(曾崇范)。两浙屏藩(曾致尧);三班判押(曾公亮)。望居鲁郡;源起曾阝国。道统绍一贯之传,师孔友颜,来者直开思孟;文章擅八家之誉,接韩步柳,同时并驾欧苏(曾氏祠联)。修省有三,当以身重;忠恕惟一,自出心传(曾子祠联)。浴乎沂,风乎舞雩,襟怀阔达(曾点);治其国,平其天下,学业贯通(曾参)。经讲武英,特赐三品章服(曾公亮);文有正印,雄列八大名家(曾巩)。宗传内无双学士;圣教中第一名贤(曾氏大宗祠联)。三千上客绥纷至;百万财源滚滚来(曾朴诗联句)。海客高谈惊四座;宗华芳讯报三千(曾朴诗联句)。得体绍百年前辈(曾肇);精勤侈万卷藏书(曾巩)。

〔名人〕九九版《辞海》收录曾氏30例,《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曾氏152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216例。曾姓的历史名人孔子弟子曾参,北宋宰相曾公亮、曾布,又有文学家曾巩,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又有曾几;明代画家曾鲸;清代名臣曾国藩,湘乡人。

〔人口〕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曾姓11688人,临汾市712人,洪洞县38人。

〔供橱〕曾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五号供橱。

〔家谱〕曾姓的家谱有:《全国武城曾氏全国通谱七卷》(四川宣汉县档案馆(缺卷7));《全国武城曾氏重修族谱》(广西容县文化管理委员会);《全国武城曾氏族谱二卷》(湖南来凤县志办);《江苏南京武城曾氏派衍金陵族谱□□卷》(江苏南京市档案馆(存卷3、4));《浙江兰奚谷石坑曾氏宗谱三十八卷》(浙江兰奚谷县高潮乡);《浙江常山曾氏续修曾文定公族谱十二卷》(浙江常山县招贤乡箬奚谷村);《浙江常山武城曾氏族谱不分卷》(浙江常山县招贤乡外方山村、箬奚谷村);《浙江松阳午岭曾氏宗谱五卷》(浙江松阳县四都乡午岭村);《安徽黄山太平曾氏重修族谱二十九卷首一卷》(河北大学)。

〔字辈〕曾姓著名人物曾参为孔子门人,世称宗圣,其后裔子孙亦圣裔,故曾氏家族字辈谱亦参照孔氏族人命字辈谱:“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迁徙〕古代的曾阝国,位置是今天的山东省苍山县西北一带。换言之,我国的曾氏家族正是发祥于此地。可见,今天每个姓曾的中国人老家都在山东。曾姓早期主要以山东为其繁衍中心。随后主要向西、南两地播迁。至魏晋便形成了4个繁衍中心,即今天的山东、江西及河南、甘肃省境。故历史上的鲁国、庐陵、天水三郡望及鲁阳堂号记载。曾姓南迁始于汉末,且大都自山东经江西一脉相传而来的。其具体播迁和繁衍情形:曾氏传至5世曾参,居武城,大约两千年前的王莽篡汉时,由于不屑于篡国之臣的淫威下生活,其后裔就举族迁到了江西,并且在庐陵一带开创了另一个新天地。然后,他们又以庐陵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迁移和繁衍,尤其是南方的福建和广东诸地,更是他们向外发展的主要目标。从此,便一举成为南方各地的巨姓大族。《客家曾氏源流》记载曾氏南迁的情形最为详尽,云:“巫,五传至曾参,居武城,生元、申、华三子。元十四传关内侯据,耳心事新莽,携族由山东迁庐陵吉阳,即今江西永丰。十八传至尚书丞,生三子:王圭、旧、略。王圭之后裔,一居山东嘉祥县,一居湖南宁乡。旧徙云巷再徙抚州。五传游立、洪立、宏立三人,因仕,徙家南丰,是为南丰三祖。洪立子纡,官封鲁国公,宋政和壬辰年,由南丰迁福建宁化石壁,生子仲辉。辉子桢孙、孙,因宋、元兵扰,不能安居,由宁化迁广东长乐县家焉。现居兴宁、梅县、平远、镇平、五华、龙川、惠州、河源、平和、广州、新宁等县之曾姓,皆为此祖之后”。另外,还有两则文献,可作上资料的补充。据《武城曾族谱》记载:“曾氏去邑为氏,武城之族,盛于山东,西汉之末,不仕新莽,举家南迁,居于豫章庐陵之吉阳县,由吉阳徙居永丰县龙潭,由龙潭徙居吉水兰溪。”又据《晋江曾氏族谱》记载:“曾氏先出于曾阝,春秋时并莒,子孙散析,在鲁者自别为氏。唐僖宗光启间,王潮由光州固始入闽,中原士民避难者皆徙以从,曾姓亦随迁于漳、泉、福兴之间;晋江之曾,始祖延世,为光州刺史也。”至于今天北方其它地区的曾姓,则大多或直接由山东,或经河南再迁去。所以,也可以这么说,今天曾天下的曾姓人家,如果有族谱的记载可考,当可发现自已的先祖大多都是来自过去的鲁国或庐陵。洪洞大槐树移民郓县曾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郓县郭庄乡曾楼村;平谷曾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二十八年自山西洪洞迁居北京市平谷县乐政务村;许昌曾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许昌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