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版权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7,  sxhtdh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100353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太原

底部二维码

                

 

 

 

 

 

 

 

底部联系

电话
4000357118

传 真
0357-6658081

邮 箱
dhsbgs@163.com

地 址
山西省洪洞县古槐北路公园街002号

老家文化

>
>
移民故事

移民故事

分类:
移民文化
来源:
2022/11/24 10:38
【摘要】

潘庄镇这些村村名来历与洪洞移民有关

    潘庄镇位于临清市区西南25公里处,南与冠县接壤,东、西、北分别与八岔路镇、烟店镇、唐园镇相邻。全镇版图南北狭长,长约11公里,总面积44.67平方公里,耕地2618公顷,辖4个管理区,划分为30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万人。明朝时期隶属于山东临清州馆陶县,清朝时期属于山东省东昌府馆陶县,民国时期为馆陶县第二区,解放初期属河北邯郸专区馆陶县第二区,1952年冬潘庄镇随馆陶县重又划归山东聊城专区;1958年建立潘庄人民公社,1964年农历十二月脱离馆陶县,划归临清县,设立潘庄区;1971年改设潘庄人民公社,1984年撤销公社建制,改设潘庄镇。2011年潘庄镇由北、中、南三个管理区划分为南、北、东南、西北四个管理区。潘庄镇现辖4个管理区,25个自然村,划分为30个行政村。

   油坊

    据传油坊原名“吴家花园”,吴姓立村,因喜爱种花草树木,形如花园,久之人们即称之为村名。明代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李姓始祖由山西洪洞县先迁至秦科,不久又迁至吴家花园,以开油坊为业,后吴姓迁徙他地,李姓即改村名为“油坊”。

于小庄

相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于枣林丛中,当时仅于姓家,故取名“于家小庄”,后简称“于小庄”。

张齐寨

相传明永乐年间,张、都、梁、宋等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共分头组建四个村落,均以寨定村名,此村张姓居多,故名“张齐寨”。齐寨,取齐心合力共建村寨之意。

赵庄

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赵、于两姓由山西洪洞县诏迁至此,在陈公堤附近高处建村,因赵姓居多,命村名赵庄。

白铺

    相传明朝初期,白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在陈公堤的交通要道上开设店铺为生,成村后命名“白家铺”。1945年解放后简称“白铺”。白铺行政村位于临清市潘庄镇北部,距镇政府3公里,东与于小庄村为邻,北与后汪堤村交界,西与前堤村接壤,南与东大章堡村相连。该村地处鲁西北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以沙壤土为主,东西最大距离3.2公里,南北最大距离2.1公里,境内有1条沥青路与村内街道相连接,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占地总面积156公顷,村庄建成区面积12公顷。全村姓氏有李、汪、张、等共7个姓氏,其中李姓氏人口最多。

    都齐寨

    相传明永乐年间,张、都、梁宋等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共分头组建四个村落,均以寨定名,此村都姓居多,故名“都齐寨”齐寨,取齐心合力共建村寨之意。都齐寨行政村位于临清市潘庄镇东北部,距镇政府1.5公里,东与迟彭店村为邻,北与张齐寨村交界,西与梁齐寨村接壤,南与潘庄村相连。该村地处鲁西北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以沙壤土为主。东西最大距离2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5公里,境内有2条沥青路与村内街道相连接,交通十分便利。尚潘渠流经本村,长度2公里,全村辖区总面积144公顷,村庄建成区面积18公顷,全村姓氏有都、王、汪等共5个姓氏,其中都姓氏人口最多。

  宋齐寨

相传明永乐年间,张、都、梁、宋等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共分头组建四个村落,均以寨定村名,此村宋姓居多,故名“宋齐寨”。齐寨,取齐心合力共建村寨之意。宋齐寨行政村位于临清市潘庄镇北部,距镇政府1公里,与与梁齐寨村为邻,北与东大章堡交界,西与闫梭庄村接壤,南与潘庄村相连。该村地处鲁西北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以沙壤土为主,东西最大距离3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5公里,境内有3条沥青路与村内街道相连接,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占地总面积159公顷,村庄建成区面积20公顷,全村姓氏有宋、杨、林等共10个姓氏,其中宋姓氏人口最多。

孙沿

相传明朝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孙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在黄河故道陈公堤边沿高处定居,成村后命村名为“孙沿村”。

魏沿

相传明永乐年间,魏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在黄河故道陈公堤边沿高处建村,故取村名为“魏沿村”。

吴梭庄

相传此村建于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吴姓由山西迁此立村,起初地处碱草荒,村民以纺织为业兼做织布梭子贩卖。祖先为使后人不忘记勤劳之本,故以梭子作为村名,要梭字前冠以姓氏,命名“吴梭庄”。

吴沿

相传吴沿村在明初村外“刘庄”,明永乐初年,谣传在将降红虫,危害人畜,村民害怕,改村名为“野鸡刘庄”(寓鸡克虫之意)。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吴姓由吴寨迁此,并日渐人多势众,又因地处陈公堤东沿,遂改村名为“吴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