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版权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7,  sxhtdh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100353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太原

底部二维码

                

 

 

 

 

 

 

 

底部联系

电话
4000357118

传 真
0357-6658081

邮 箱
dhsbgs@163.com

地 址
山西省洪洞县古槐北路公园街002号

老家文化

黄(huáng)姓

分类:
姓氏介绍
来源:
2018/01/30 15:12
【摘要】
系承陆终,始祖为伯益(大费)、台骀。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八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黄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黄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周朝《世本》。〔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①源自嬴姓,为颛顼高阳氏

系承陆终,始祖为伯益(大费)、台骀。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八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黄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黄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周朝《世本》。

〔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①源自嬴姓,为颛顼高阳氏曾孙陆终之后。据《诸暨孝义黄氏族谱》、《元和姓纂》记载,黄姓为嬴姓十四氏之一,嬴姓十四氏为: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颛顼后裔古代的部落首领伯益(大费)的后裔在商末周初受封于黄国,黄国的故地在今河南省潢川县。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楚国灭掉,黄国国君的子孙逃散到四方,就以原来的国名黄作为姓。伯益的这一支黄姓,后来成为黄氏族人的主要来源,为河南黄姓,史称黄姓正宗。②源自嬴姓,为金天氏之后。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少昊金天氏裔子叫昧,为水官,号玄冥师,生台骀,其裔孙建有黄国,在春秋时被晋国所灭,其后裔以国名为氏,称黄姓,是为山西黄姓。③源自古代少数民族姓氏。据《新唐书·南蛮传》记载,在唐朝邕管蛮有黄姓。〔

郡望〕黄姓郡望主要有江夏郡、会稽郡、零陵郡、巴东郡、洛阳、晋安郡、濮阳郡、东阳郡、南安郡、西郡等。江夏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初置。治所在安陆(今湖北省云梦县)。辖境相当于今湖北省北部及河南省南部。

〔堂号〕黄氏堂号有江夏、思敬、逸敦、敦睦、炽昌、宽和等。江夏堂:后汉黄香,小时死了母亲,他对父亲最孝,夏天用扇子把父亲的席子扇凉,冬天把父亲的被褥暖热。成人以后,博学多闻,做了尚书令。人夸他的孝:“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堂联〕黄姓的堂联有:汪洋叔度(黄宪);孝友庭坚(黄庭坚)。孝友无双(黄香);教化第一(黄霸)。颍川课最(黄霸);江夏无双(黄香)。汪汪澄波(黄宪);飘飘意气(黄伯思)。欢承酉需酉录咸康俗;忙咏田园鲁直诗(黄庭坚)。巫家妇居然大贵(黄霸妻);女参军愿作男儿(黄崇嘏)。名流惊世诗书士(黄庭坚);技艺超人纺织娘(黄道婆)。咏诗句春归何处(黄庭坚);题菊花秋绝几时(黄巢)。诗罢春风荣草木;书成快剑斫蛇龙(黄庭坚诗联句)。看花临水心无事;啸志歌怀意自如(黄慎自题联)。万象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黄遵宪自题联)。光前已振家声久;裕后还留世泽长(《黄家后门联》语)。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当荐祖宗香(黄姓“认宗”诗联句)。江夏垂德源流远;三七遗芳世泽长(黄峭山的后代《夏》诗联句)。学识渊博,紫阳一生著述(黄千能);襟怀阔达,安南千顷江洋(黄宪)。赤日远衔葵影;薰风浓带荷香(黄峭山《夏》诗联句)。绵绵世泽留孙子;赫赫家声继汉唐(“黄氏源流”歌联句)。

〔名人〕九九版《辞海》收录黄氏84例,《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黄氏550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699例。黄姓的历史名人春秋时期有黄夷,是卫国人;战国时期楚国有黄歇,号春申君;西汉宰相黄霸,东汉太尉黄琼,三国名将黄忠、黄盖;隋代有黄闵,武陵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宋代著名文学家黄庭坚,分宁人,为江西诗派之祖;元代画家黄公望;清代史学家黄宗羲。

〔人口〕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黄姓113870人,临汾市16169人,洪洞县1676人。

〔供橱〕黄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一号供橱。〔家谱〕黄姓的家谱有:《北京大兴黄氏顺天支谱不分卷》(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吉林黄氏诚正堂伯房祖宗世系一卷》(江苏苏州市图书馆);《江苏丰县九华堂黄氏族谱十卷》(江苏丰县顺河乡黄庄村);《浙江慈溪湖山黄氏宗谱八卷》(浙江慈溪县档案馆(存二卷));《淄川黄氏族谱》(洪洞大槐树祭祖园)。

〔字辈〕1989年黄费大主编《渠阳黄氏世谱》,湖南靖州渠阳黄氏字辈谱33代为:“俊秀仁公定,真良均同透,万元再通光,昌传汉保进。”后续百字辈谱为:“大费生居始,渊源少昊长。名官怀德远。佑后作虞良。受命垂型日,承家食采方。发祥同子姒,肇锡类姬姜。善御功钦衍,分封域共江。会齐交自正,在楚祚弥昌。国爷春申义,篇成博士章。中山闻诏语,东观启书藏。两代通侯贵,知秋且叶光。合宗文书续,先业炳淮阳。”清光绪十八年黄维昌等续修《经铿黄氏家谱》,湖南长沙县金坑桥共同氏字辈谱为:“孝友维式,仁厚其孚。克昌宗业,用启宏图。承先启佑,永锡尔休。嘉嗣继武,卜世缵修。”清咸丰十一年稿本《西庄黄氏家谱》,黄之骥录其字辈为:“国之文献,保世其昌。显承谟烈,祖述宪章。正乃秩序,式尔典常。万年贻翼,日肇贤良。”江西萍乡《黄氏族谱》载,江西萍乡县摇蓝黄氏字辈谱:“由聪及均厚,成伯孟本中。土正必明良,和平行令式。先兆升元吉,延家世永昌。富大廷希应,尤立守宗方。”民国20年黄秋舫总纂《箭楼黄氏族谱》,湖南宁乡箭楼黄氏字辈谱为:“祖德前功大,光宗镇福庭(后缺两辈字),应元昌载日,治世起文明,于以端其本,钧瞻懋笃敦,郎官忠义重,统绪国家同,杞梓兴鸿业,衡湘显骏勋。”清乾隆五十八年黄家楠等修《黄氏家谱》,湖南鼎州(今常德市)回族黄氏字辈谱为:“隆德从景,朝廷友绍,门民之自,世家文盛,修善纯仁,贤为国瑞,有道方亨,树高声远,本固枝荣,先泽孔长,万代永典。”二OOO年仲春由二十五世孙黄泉祥主编《黄氏族谱》,淄川马庄字辈谱从十八世起为:“成起清宗,风兆吉祥,继世永昌,敬孝德才,延绪廷立,正大文章,家兴振国,宏志代有,景瑞显扬”。江西黄氏一支字辈谱自十八世起为:“家庆诗书延,德修续嗣绵”。

〔迁徙〕黄姓最早的发源地应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部一带。据有关学者考证及有关资料记载,自公元前648年,黄国灭于楚之后,黄姓族人散居四方。有的北逃至河南中部,大批则被迫内迁到楚国腹地,定居于湖北黄冈、黄陂、黄安、黄梅、黄石等县。其中有一支内迁到楚都郢,形成秦时著名的江陵黄氏;又有一支内迁到江夏安陆,即今湖北云梦县东南一带,后发展成汉代最著名的江夏黄氏。总之,秦汉之时,黄姓已称盛于长江中游及以北河南、安徽等地。黄姓大举南迁始于西晋末年,因中原士族大举南迁,使黄姓在南方的分布更为广泛。也正始于此时,黄姓已同胡、林、陈、郑、丘、何、曾等八族迁入闽,成为后来入闽“八大姓氏”之一。经过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不断迁徙的繁衍,黄姓便形成了今河南、湖北、四川、江苏、福建、广西等地望族。根据有关黄氏家谱、族谱记载,历史上黄氏族人的迁播脉络是比较清晰的。据记载,以陆终长子昆吾之子高,为1世祖;另据记载,13世石公,因辅佐周有功,赐为黄姓,世居江夏,从此传衍各地。战国时,黄国贵族后代黄歇,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以能言善辩出使秦国,说服秦昭王停止对楚的进攻;于楚考烈王元年任楚相,被封为春申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的封地最早是在今河南潢川县,所以潢川城直到清代一直叫春申镇。黄歇后改封于吴,他的13个儿子中有的在江苏定居,是为东吴派。另外,还有因避乱隐居江夏,或迁居贵州,或迁往中原阳夏。自战国后期以来,江夏郡一直是黄氏的发展繁衍中心。江夏黄氏始于黄香而闻名,其子就是东汉太尉黄琼,故族人遂以“江夏”为其郡号。其后各地所形成的黄氏望族,也多为江夏郡望的分支。如有南阳黄氏、零陵黄氏、淮南黄氏、沔阳黄氏、金华黄氏、邵武黄氏等,汉代以后,黄氏因任官等原因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北迁至河南固始、南阳等地,南迁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唐宋之时,黄氏在今福建、江西、广东等地繁衍得最旺盛。又据记载,其先43世黄南陆,居河南光州固始。68世黄珂郎,在晋为官,迁入信州。73世黄志,由和平迁福建昭武。世黄祖剑,有二子,分居晋江。79世黄礼恭,有二子,分居莆田。88世黄肃,有四子,分居福州、江西、南剑。黄肃之子黄峭,有三妻,嫡子七,分居宜黄、九江、莆田、昭武、晋江;有庶子三,分居建宁、汀州。95世黄久隆,生有三子:长黄江,居晋江,支分南靖;次黄元,居建宁,移漳浦,支分平和;三黄诏,居平和,支分诏安及潮州等处。95世另有黄久安,亦三子,三子建联迁河南固始,适值金乱,又徙杭州,遂为杭州著姓,支分漳浦、饶平、陆丰等地。其后,再分迁居广东等地。宋代以后,黄氏不仅遍及全国,而以我国南方的分布最为广泛。由此可见,黄姓虽说起源于北方,但却从一开始是主要繁衍于我国南方的。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黄姓历史上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

洪洞大槐树移民淄川黄氏一支始祖讳十,于明初洪武二年奉旨由山西洪洞迁冀州枣强,后由枣强迁淄邑黄家峪村,历经十世,由黄家峪分支迁居大百锡村,历经百年,自十四世迁居马庄,迄今已传二十六世;淄博黄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河北枣强县,后由枣强迁淄博市淄川区磁村镇马庄村;莱芜黄氏一支始祖讳亮,于明洪武三年自山西洪洞县迁河北直隶枣强,后又迁入莱芜市南宫市;赞皇黄氏一支始祖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赞皇县;新河黄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新河县西高庄村、辛章农村;修武黄氏一支始祖讳金色,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修武县北霍村,迄今已传22世,30余户,254余口人;南乐黄氏一支始祖本为李姓,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南乐县杨村乡黄庄,遂改为黄姓;滕县黄氏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滕县喜鹊村;范县黄氏一支始祖兄弟三人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范县黄堤口,后来一个留在黄堤口,一个去了颜村铺,一个去了叫黄海的地方;莘县黄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莘县耿王村;莘县黄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初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莘县单庙乡黄楼;丰县黄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丰县明教村、栖云观村、李村;洛阳黄氏一支始祖讳光明,子三人,长成甫、次成威、三成治,明洪武初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河南,成甫、成威迁居河内县王曲镇,成甫之后又迁居南州黄岗村,后又迁居于洛阳县相公庄,迄今已传二十五世;濮阳黄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白土罡乡黄家庄村;濮阳黄氏一支始祖于明朝中期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城关镇黄楼村;濮阳黄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柳屯镇黄庙村、庆祖镇黄庄村;濮阳黄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郎中乡李庄村、八公桥镇赵黄寨村、濮阳南昌湖;偃师黄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偃师市黄庄村;郾城黄氏一支始祖于明末自山西洪洞迁居郾城县李集村;上蔡黄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上蔡县黄埠村;沂水黄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居沂水县下位乡;宝坻黄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三年自山西洪洞广济寺迁居宝坻县黄庄村;武清黄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三年自山西洪洞广济寺迁居武清县黄庄村;怀柔黄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三十三年自山西洪洞迁居北京市怀柔县黄坎村;集宁黄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集宁市黄家村;鲁山黄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鲁山县黄家寨,后改张官营;内黄黄氏一支始祖讳俊,于明洪武初年自山西翼城经洪洞大槐树迁居河南省内黄县;阳谷黄氏一支始祖讳文章,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寿张镇;阳谷黄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初年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居阳谷县安乐镇三官庙村;阳谷黄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郭店屯乡黄庄村;阳谷黄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四棚镇黄庄村;清丰黄、闵、韩、孟氏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自洪洞县迁居河南清丰县马庄桥镇南永固村;黄氏一支始祖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河南范县。后嗣于明末清初分迁至黄楼、黄海、黄岗、黄庄、三教堂诸庄,于清康熙道光年间分迁至杨集、李鲁元庄、冯土固、碱厂、范庄及古北口、黄家窝铺、郭家屯等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