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版权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7,  sxhtdh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100353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太原

底部二维码

                

 

 

 

 

 

 

 

底部联系

电话
4000357118

传 真
0357-6658081

邮 箱
dhsbgs@163.com

地 址
山西省洪洞县古槐北路公园街002号

老家文化

周(zhōu)姓

分类:
姓氏介绍
来源:
2018/01/30 16:19
【摘要】
系承后稷,始祖为周昌、姬烈、周赧王。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九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周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周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潜夫论》。〔姓源〕其姓源有三:①源自周昌、周任之后。据《

系承后稷,始祖为周昌、姬烈、周赧王。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九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周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周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潜夫论》。

〔姓源〕其姓源有三:①源自周昌、周任之后。据《姓氏考略》记载,相传黄帝时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商代有一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人的后裔都以周为姓分布于中原地区。②源自姬姓。据《元和姓纂》记载,相传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分为十二个姓,其中后稷承袭了姬姓,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朝是由姬姓人建立的,到周平王时,平王将他的小儿子烈封在汝坟。后来秦国灭掉了周朝,将汝坟并入汝南郡,烈的后人就用先人所建的朝代名称周作为姓。这一支周姓通常被认为是我国今天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还有一种说法;秦国灭掉周朝后,将周朝的最后一位帝王周赧王贬为庶人,老百姓称之为周家,于是赧王的后人就用周作为姓。③源自他姓、他族改姓。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唐玄宗时有姬姓避帝讳而改姓周。另元时有苏姓改姓周的,另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时有鲜卑族普氏改姓周者,是为洛阳周姓。

〔郡望〕周姓的郡望有汝南郡、沛郡、陈留郡、临川郡、淮南郡、永安郡、清河郡、华阴郡等。汝南郡: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设置。相当于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

〔堂号〕周氏主要堂号有汝南、庐江、浔阳、临川、爱莲、武功等。爱莲堂:哲学家周敦颐,一生清正廉洁。他一生最爱莲花。把菊花比成道德高尚的隐士,不怕风霜折磨,不和百花争妍。耻笑牡丹是富贵花,鲜艳夺目,好像当大官的人没有什么值得歌颂的。他把莲花比成君子,夸他虽然从污泥里钻出来,但是一尘不染,虽然整天在清洁的水里洗濯,但是一点儿也不妖艳。它的香又清又远,它的直不会发枝或拖秧,我爱它的这君子品质。

〔堂联〕周姓的主要堂联有:岐阳启姓(周姓);濂水分源(周敦颐)。军推细柳(周亚夫);品合爱莲(周敦颐)。爱莲世泽(周敦颐);细柳家声(周亚夫)。奋身除害(周处);决策破曹(周瑜)。素贞节孝(周素贞);太妊思齐(周文王)。宗传姬旦家声远(周姓系出姬氏);学绍濂溪道脉长(周敦颐)。雪里寒梅香不冷;春初早韭味常甘(周镮)。三军佐祖安刘室(周勃);一炬东风逞将才(周瑜)。白练江帆浔阳景;桃花芳草玉春楼(周德清)。顾曲有闲情,不碍破曹真事业(周邦彦);饮醇原雅量,偏嫌生亮并英雄(周瑜与诸葛亮均善谋略)。沤心沥血干革命,殊勋盖世间,无法磨灭;鞠躬尽瘁为人民,英名满天下,有口皆碑(周恩来)。纬武经文,细柳营中令肃(周亚夫);风光霁月,爱莲池上名香(周敦颐)。风高细柳(周亚夫),将军声继蓝田(周鲂);旌赐素丝(周举),谏议名高琐闼(周昌)。武赠王公裔固始分支淡水;功颂傅保终卓渊源移芦山(台北周氏大宗词联)。望崦嵫而勿迫;巩鹈夫鸟之先鸣(鲁迅集屈原诗句)。

〔名人〕九九版《辞海》收录周氏85例,《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周氏597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861例。周姓的历史名人西汉初有开国功臣、承相周勃,封绛侯;汉代名将,丞相周亚夫;三国吴名将周瑜;宋代诗人、词家大宗周邦彦,哲学家周敦颐;清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周其永,文学家周亮工。

〔人口〕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周姓230634人,临汾市27047人,洪洞县3333人。

〔供橱〕周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一号供橱。〔家谱〕周姓的家谱主要有:《河北曲阳银台周氏家乘不分卷》(北京图书馆);《河北故城周氏族谱不分卷》(河北故城县档案馆);《浙江鄞县新河周氏宗谱十卷》(南开大学);《安徽徽州周氏谱牒之图一幅》(安徽旌德县档案馆);《山西周氏家谱四卷》(曲阜师院);《山东即墨周氏家乘一卷》(山东即墨县博物馆);《周氏宗谱不分卷》(四川省图书馆);《汤塘周氏家乘不分卷》(人民大学)。

〔字辈〕清光绪二十二年周志坤总修、周绍奎等编辑《周氏宗谱》,浙江余姚一支字辈谱为:“智仁圣义,中和道德,继体守义,传家以孝。”又岱支一脉另取字辈谱为:“孝友振家业,种德培祖恩,和睦致瑞祥,忠义永吉庆。”又清同治十一年周舜全等纂《周氏族谱》,江苏镇江周姓(诸暨南门宗支)字辈谱为:“祥仲慎怀,文元尚太,允义锦新,郁绍恭敬,庄严苏茂,端肃钦承,懿。”山东邹平周村周氏一支字辈谱自十五世起为:“继序元勋,运会兴隆,肃慎严翼,厥志其承,广德正刚,文茂武昌,宏图伟业,彦杰佐邦”。河南通许县西周村周氏一支其始祖为岳飞第五子岳延,后改姓周,从二十二世字辈谱为:“重开奇秀,永佐朝邦。崇修喜彩,宗耀远贤。慎怀先志,恭俭世绵。”

〔迁徙〕周文王可谓是周姓中国人的鼻祖。周家父子取得天下,国都设在镐。到懿王时,国都迁往槐里。可见,周姓的最初发源地,应该是今陕西省渭河平原这块地区。周姓大举繁衍主要有二个原因:其一,周公时,大规模分封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广布于黄河中下游及江淮地氏。其间,虽有相当一部分后以国或以地为氏改为别的姓氏,但也有一部分在周灭亡后,仍以国名为姓,为周姓。可见,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姓氏在本源上,与周姓是同为一家的。当然,在西周时期,周姓则主要还是分布于陕西省境。其二,周姓由西向东迁徙繁衍,则主要与周王朝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自平王迁都今河南洛阳以后,周氏才得到了大举的繁衍,曾一度成为巨族,故有“汝南”为其郡号。秦汉之际,周姓主要繁衍播迁于我国北方的广大地区,且以河南、陕西为两大繁衍中心,逐渐成为了当地的名门望族。魏晋南北朝之时,因北方长年战乱,我国历史上,便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周姓族人也不例外,随从中原的士族大举南迁。周姓由于汝南郡望的进一步的繁衍,分衍出了以上所列举的前8个支派郡望。其中,迁入闽地的周姓,始于唐初,有族人随陈元光入闽开基福建漳州。唐末又有周氏族人入闽,后再迁居广东等地。另外,据现有资料来看,今天广布于安徽、江西、江苏等省的众多周姓,大致都是此时周姓的主要繁衍地区,隋唐前后,周姓又有大规模的发展,其各地所形成的郡望,由过去的8个又增加了以上所列举的后11个。以至魏晋至隋唐这几百年间周氏的家族在全国各地所形成的郡望达到近20个。周姓家族能有如此之多的郡望,在姓氏史上也是比较少见的。宋元时期,周姓人由于在唐末、宋末时期受战乱的影响,像其他姓氏的族人一样进行一系列大规模的迁徙,以南迁最为显著,故此时周姓名人也多出现于我国南方各地。此后,周姓人的分布更为广泛,几乎遍及全国每个角落。洪洞大槐树移民滕县周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滕县级索镇姚庄村;赞皇周氏一支始祖明永乐年间自山西迁居赞皇县;新河周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椿树胡同迁居新河县张神首村;新河周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新河县周家尧村;密县周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河南密县、汜水、郑州、荥阳等处;濮阳周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新习乡小堤村;濮阳周氏另一支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梁庄乡西于周屯;濮阳周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王称土固乡石墓头村;宝丰周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宝丰县周庄村;郾城周氏一支始祖兄弟三人,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郾城县三周村;清平周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居清平县周庄村;莘县周氏一支始祖讳苑成,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莘县张徐庄乡周海村;黄骅周氏一支始祖同张、周三姓,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黄骅市羊二庄镇前街村;黄骅周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黄骅市羊二庄周庄村;黄骅周氏另一支始祖同郭二姓,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黄骅市常郭镇周郭庄村;新乐周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居新乐县周家庄村;肃宁周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老鹳窝迁居肃宁县刘家村;安国周氏一支始祖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大兴州迁居安国县齐村;平谷周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元年自山西洪洞广济寺老鹳窝迁居北京市平谷县小店村;房山周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十五年自山西洪洞迁居北京市房山区班各庄村;怀柔周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二十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北京市怀柔县冯家峪村;宜城周氏一支始祖讳继全,于明初自山西洪洞大槐树筷子巷迁居湖北宜城郑集乡郝集村,又迁居张家村(周家楼);大城周氏一支始祖于明万历六年自山西洪洞迁居大城县阜草乡北桃子村;临清周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临清县清邑城;正定周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正定县西兆通村;随县周氏一支始祖讳兄弟二人,于明崇祯年间自山西洪洞县筷子巷迁居随县周家畈村,另一人迁居湖北钟祥、乐丰一带;阳谷周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阳谷镇周楼村;阳谷周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七级镇周堂村;阳谷周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安乐镇周英村、周庄村;阳谷周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闫楼镇周庄村;阳谷周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高庙王乡周庄村。

上一篇:
下一篇: